中国与国际新秩序

    中国与国际新秩序 : 为了推动世界朝着长期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为了加强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的经济繁荣,中国政府主张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新秩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括了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完全一致的,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中国认为,在国际政治新秩序下,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也不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都一律平等,互相尊重。任何国家都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都不谋求霸权。各国的内部事务由各国自己处理,世界的共同事务由各国协商办理。一切国际争端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既符合一切国家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愿望。
中国认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同样应该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只能由这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适当的政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应该促进各国的友好合作,而不应成为施加压力和干涉内政的手段。企图把某种特定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干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努力,是经济上的强权主义,违背国际关系准则和历史发展潮流,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运动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进行的努力,并希望发达国家采取积极态度,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的趋势不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将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问题。现存的国际经济关系不应该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维持下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已是时代的需要。

为您推荐

《文化批判与国民性改造》

《文化批判与国民性改造》:郑欣淼着。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28.3万字。以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为经,以他的社会观、历史观、文艺观及儒、道、释传统思想为纬,论述鲁迅提出“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

秩序的生长

出版时间:1989-10 秩序的生长 : 评论集。叶维廉著。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年6月初版。本书除 《新潮弁言》和序外,共分3部。第1部《开始时,追索与试验》: 辑录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与库莱的〈愿〉之比较》 (195..

《癫狂的秩序》

《癫狂的秩序》:副名:舞蹈艺术纵横谈。沈蓓着。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版。13.4万字。共7章。第一章从造型、节奏、线条、空间、情感5个方面概括地介绍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第二三章分别对着名古典芭蕾舞剧和具有代表性..

《秩序感》

世界新闻新秩序(新闻)

世界新闻新秩序:国际上又称“新的世界情报和交流秩序”,是发展中国家为进行公正合理平等的新闻交流、打破发达国家对新闻传播垄断状态、建立新的新闻传播与交换体系而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是近年南南合作的追索目标之一,..

“世界新闻新秩序”之争(新闻)

“世界新闻新秩序”之争:1968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讨论会上,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不均衡与不平等的问题。1970年以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届大会和..

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

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 : 建国初期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1951年3月28日,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是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将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