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通讯的写法

    事件通讯的写法 : 事件通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通讯体裁,顾名思义,它是以报道新闻事件为主要内容。它与事件新闻的主要区别在于:内容详细而生动,在报道时间上一般要迟于事件新闻。
选定了有新闻价值、有现实意义的事件并掌握了详细的情况之后,在写作上主要有以下步骤:
一、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主题。
写事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即要表现一种思想观点,表扬一种精神或批评一种倾向,也就是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不明确,记事不但失去指挥,同时也缺少思想意义。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说:“叙事有寓理,有寓情,有寓气,有寓识。无寓,则如偶人矣。”俄国作家果戈理也说:“要用思想的火花照亮你的素材。”这些话都告诉我们,写任何事件,都要有明确的思想目的,否则就成了流水帐式的材料堆积,没有灵魂,就没有启发人、打动人的深刻意义。
二、安排好叙事的顺序。
要把事情讲清楚,并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这是需要精心构思的。写事件通讯,在确定了主题之后,就要解决好叙事的顺序。事件千差万别,叙说的顺序也不能千篇一律,常见的安排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从头说起,以时间为序。这是事件通讯最常用的结构方式,如语言学家陈望道所说,时间是“最自然而又最重要的次序。因为凡事都离不了时间的约束,既然离不了时间的约束,自然以随着时间写出为最便。”
(二)倒插笔,从头说起。有些事件从头说起,既不新鲜,也不生动,因而不能吸引读者。写这种事件,可以调整一下次序: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中的一个精彩的片断放到开头写,吊起读者的胃口,然后回过头来讲述事情的详细过程。
(三)以时间为序,分头并进。有的事件头绪较多,同时可能多事并起,按时间写到这里,可采用“花开数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头来写。如《中国青年报》记者1960年采写的著名事件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便是选用这种以时间为经、以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若干事情为纬的结构形式,把这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头绪繁多的“平陆事件”述说得井井有条。
(四)围绕一个主题,集纳几个事件。有的事件通讯不是写一个事件,而是写几个事件,但它们具有共同的思想意义,集纳成一篇通讯,可以把主题表现得更为充分。这样的通讯自然应分写几件事,但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开头和结尾贯通起来。
三、叙事要有详有略。
叙事顺序确定以后,在叙事过程中还要注意有详有略,而不能事无巨细地平铺直叙。凡是事件最有意义、最能表现通讯主题的情节,便应当写详细,以至采用描写方法,写生动,写形象,并可以辅之以议论、抒情的词句,以便能启发人、打动人;而对于一般情节则应简而言之或跳跃过去。生动形象的重点描写,如同耀眼的珍珠;简明扼要的叙述如同串联珍珠的金线,互相穿插,使叙事有疏有密,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正如德国文学家莱辛指出的那样:“在完美的叙述中,概念和形象应当像夫妇一样互相结合在一起。”
四、不要忘记写好人物。
事在人为。事件通讯中一般要写到人,而且写人的地方,往往是最有思想光辉和感人肺腑之处。因此,不应忽略。比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写到的人物有21个;《击毙“二王”纪实》写到的人物就更多了。事件通讯中写人与人物通讯中写人不同,它不能展开写其全人,只能写他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片断,而这个片断如果能抓住有典型意义的行动或言语,用白描手法加以勾勒,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为您推荐

《梁厚甫通讯评论选》

《梁厚甫通讯评论选》:梁厚甫着。新华出版社1983年7月版。13万字。收作者写于70年代的通讯评论41篇。主要有《由卡特总统的记者招待会看美国的核子战略》、《共和党方面的力量如何》、《撒切尔夫人膺选之后》、《总结7..

《国际通讯选》

《国际通讯选》:刘思慕着。重庆出版社1984年11月版。8.1万字。选辑作者1936-1980年间所写的国外通讯、见闻、随笔和游记之类的散文共11篇。主要包括《闲话日本宗教》、《国际间谍战》、《战时日本百态》、《出爪哇记》、..

《华山战地通讯选》

《华山战地通讯选》:华山着。新华出版社1986年2月版。7万字。共10篇。其中《窑洞阵地战》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承德撤退》、《踏破辽河千里雪》、《英雄的十月》等6篇作于解放战争时期;《清川江畔》、《阵地春节散记》等3..

《徐铸成通讯游记选》

《中国优秀通讯选》

《中国优秀通讯选》:徐占焜主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5月版。84万字。上下2册。上册收1912年至1960年的通讯73篇,下册收1961年至1984年的通讯80篇。有黄远生的《外交部之厨子》,邹韬奋的《月下中流——经苏伊士河》和《华美..

《刘白羽东北战场通讯选》

《刘白羽东北战场通讯选》:刘白羽着。新华出版社1986年6月版。11万字。收作者1946年初到1949年秋,以记者身份经历东北解放战争后随四野入关直下武汉期间所写通讯35篇。有《进入东北》、《英雄的四平街保卫战》、《西线..

《徐民和通讯述评选》

《徐民和通讯述评选》:徐民和着。新华出版社1988年1月版。10.1万字。辑录作者的通讯述评25篇。有《“是党给我的艺术新生命”》(记姚雪垠)、《和人民一道前进——作家柳青的文学道路》、《还是那副笑容那颗心——记丁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