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房

    京报房 : 清朝末年各省会传送京报兼抄送、抄卖奏章的机构叫京报房,以北京、天津为最多。报房出版的报纸通称为京报,有时也被称为邸报、邸钞、除目或朝报。报房大约创始于明朝中叶,最初,京报房从事“公文”和“邸报”的誊抄,并转送各地,以赚“脚力钱”。初创时限于官吏包办,其后才有人出资在大省会仿照营业,成为民办报房。这种行业在康梁变法时期极盛,公文批札,均靠它传递。康梁变法时,新党改革之议,旧派攻击之文,动辄万言,都由京报房广为抄传,而一般留心时事的知识分子每在晨光熹微的时候,拥挤在京报房的“抄手”座前,争相购取奏议、上谕以及各种消息,互为传诵。京报房的组织,除了经理人之外,还有善于抄写的“抄手”和专事传递的“脚夫”,而他们因为在各商埠均有连号(分支机构),所以还兼办转送民信和汇兑银钱的事务。辛亥革命以后,政治革新,各机关政令的公布和传递都借助印刷和邮电的便利,使“京报房”无事可做而名存实亡。

为您推荐

露布的传递

露布的传递 : 亦称“露板”、“露版”。中国古代的一种宣传、传播方式。始于汉代,初意为文书不加封缄,有意播诸视听者,类似现今的公开性文件或公开信。汉时,朝廷将“赦令”、“赎令”之类的公文,不..

邸报

邸报 : 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始见于唐代。据《宋会要稿刑法二下》所载的南宋1193年“臣僚言”:“国朝置进奏院于京师,而诸路州郡亦各设进奏吏,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之达于四方,谓之邸..

旗报

旗报 : 旗报是用旗帜作为标志的一种特别的宣传品。张翰在《松窗梦语》中指专门用于告知赈济灾民的标志。明末农民军曾广泛地使用过旗报这种形式,旗上写有起义军的捷报、文告和口号等内容,由专人骑..

明末起义军的牌报

新闻篇

新闻篇 :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1822—1864)对报纸的称呼。由于他在《资政新篇》(1859年)中论证了报纸的作用而使“新闻篇”这一概念在中国新闻史上有较重要的地位。洪仁玕是我国新闻史上对近代报纸..

《南楚新闻》

《南楚新闻》 : 《南楚新闻》是唐朝末叶尉迟枢编纂整理的民间传说,是中国古代一本“新闻集”。《南楚新闻》的成书在唐僖宗广明年间黄巢起义失败(833年)之后。书中所说的“新闻”只能做“新近听说..

新闻馆

新闻馆 :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概念,即报馆的意思。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认为新闻馆的主要任务是发布新闻篇,“以泄奸谋”、“以收民心公议”。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新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