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七要素

    事实七要素 : 我国研究者提出的关于对事实的一种认识观点。1982年提出。七要素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怎样和意义。第七个要素“意义”(M)同时有“本质”的含义。提出者认为,仅用六要素(五个W和一个H)尚不能从本质上认识事实。M与前六要素不是并列关系,而是贯穿于六要素中,它是指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事物的本质或事物的意义。它与“何因”不同,“何因”指事实之间的联系,而M则是指同一事实中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完整的事实,必须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实不等于各种现象的罗列堆积。脱离本质或意义单纯谈论现象,人们常常很难恰当确切地勾勒这个事实,甚至无法说它究竟是不是事实。

为您推荐

哨兵论

哨兵论 : 美国大众传播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提出的新闻报道功能的一种形象说法。他在《社会信息交流的结构与功能》这一论文中,讲述了动物社会里新闻报道的概念。“在动物社会里,社会成员扮演着..

新闻事业的党性

新闻事业的党性 : 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中的概念,是指一定政党的利益和意志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在新闻工作中的有机结合。最早提..

新闻的可读性

新闻的可读性 : 指新闻报道所具有的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是新闻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条件。对于广播,称之为可听性,对于电视,称之为可视性。其内容包括:报道内容简洁明了,形象具体;报道语言通俗易..

事实元

支票新闻

支票新闻 : 西方国家一种特有的新闻现象,泛指新闻机构购买新闻。美英新闻学对此作了界说:一个新闻机构购买新闻事件的主角(或参与者)所撰写的、口述的新闻故事——包括日记、自传等的版权,独家加以..

新闻的趋时性

新闻的趋时性 : 新闻的本质特点之一,即新闻的价值同它流动的时间成反比。一般地说,新闻流动时间越少,价值越高。这种对新闻报道的趋时要求,在当代是以分秒来计算的。例如1981年3月20日美国总统里根..

新闻的阶级性

新闻的阶级性 : 新闻反映和体现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性质,是毛泽东1957年3月10日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在谈到通讯社的消息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时说:“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