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的战俘展览宣传

    美海军的战俘展览宣传 : 在美国西海岸圣迭哥市,于1987年创办了一座战俘博物馆,馆内陈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被俘的美国军人在战俘营里的生活的实物、照片、新闻报道、记录资料等。开馆4年参观者已达30多万人次。
战俘博物馆的创建是一次偶然启发的结果。发起人一级准尉麦克·克拉克1989年在司令部负责新兵训练。一次,他将一本描写越战时期美军战俘生活的书忘在桌上,回来时发现了一群新兵正在好奇地翻阅。一个稚气的年轻人问他:“我怎么不知道我们在越南还有战俘?”这件事对克拉克震动很大。7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电影和文学艺术出现了不少以越战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涉及战俘生活的作品也为数不少,年轻人对美军历史的常识却知之甚少。克拉克对100名新兵进行了测验,结果不出所料,“这些孩子的回答完全证实了我的猜想,他们对于战争一无所知。”克拉克决定从战时失踪和俘虏人员的亲属那里征集材料,对新士兵进行传统和美军近代史教育。最初征集到的陈列品是一些文字、图片说明和统计数字,没有实物。在展出大获成功之后,克拉克向有关社团和某些家庭发出呼吁,希望他们能提供实物和更多的资料。斯托克代尔将军捐献出他在战俘营的全部照片,以及自1966年以来,圣迭哥报纸上所有关于他的战俘报道的报纸剪集。
在陈列品中,越战时期战俘的情况占的比例最大,实物和材料也较为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越战时期的海军战俘、三等兵道格·赫格代尔的经历。1972年,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落水,在没有任何救生工具的情况下,赫格代尔在东京湾飘浮了5个多小时,被越南鱼民俘获。他先后被囚禁在三个战俘营中,停战后他很快获得释放。当赫格代尔得知创办战俘博物馆的消息时,第一个捐献出了他在战俘营中使用过的个人用品,包括牙刷和肥皂。博物馆还陈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战俘的有关情况。在这些战俘中,职务较高、影响较大的是原美国海军“普韦布洛”号舰长劳埃德·布克海军中校。1968年,布克指挥着“普韦布洛”号电子侦察船在朝鲜北部沿海进行间谍活动时被朝鲜人民军俘虏,尔后又被释放。在馆内陈列品中,就有劳爱德·布克被释放时穿着的、由朝鲜方面发给他的制服。博物馆的宣传栏把在不同战争中和不同地点美军战俘的经历和其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比较,用于纠正电影和其他文学作品导致人们对战俘生活的片面理解。在许多作品中,欧洲战场的美军战俘个个都是身强力壮、具有反抗性格、手持工具挖掘工事的标准形象,甚至比俘获他们的敌军都更加光彩照人,最后总是集体逃跑。另一方面,好莱坞在描写越共管辖下的美军战俘却人人都是老实顺从的犯人,个个胆小如鼠,这些也许是真实的。这所战俘博物馆在美国军人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宣传作用,人们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力图让人们相信美国军人在战争中的真实表现,鼓舞军人为美国而战。

为您推荐

《张爱萍与海军》

《张爱萍与海军》:副名:共和国海军初创纪实。黄港洲着。海潮出版社1991年4月版。21万字。1949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华东军区组建共和国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海军,任命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面对国民党海军留下..

《大海军魂》

《大海军魂》:副名:海军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文学集。海军政治部编。海潮出版社1991年7月版。36.1万字。所写人物中有为保卫祖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荣立战功的英雄,有为保护人民和国家财产而献身的烈士,有在战备训练和军事..

《西路军战俘纪实》

《西路军战俘纪实》:董汉河着。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版。19.7万字。《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续篇。是作者对西路军战俘采访的详细纪录。真实记录了1936年10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苦战失败后数千名战俘遭受敌人酷刑和虐杀..

艺术展览②

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评奖

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评奖:由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首届于1979年3月22日至4月10日在北京先行举行作品展览。该届参展有82家出版社的1100件作品,后从中选出“整体设计奖”是《新波版画集》、《红..

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

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由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秘书处举办的国际书籍装帧设计和印刷展览会于1982年5月7日至6月13日在民主德国莱比锡举行。参加这次展览会的有世界各国的有关厂商、出版社及书刊封面设计艺术..

全国期刊展览

全国期刊展览:1990年9月3日,全国期刊展览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开幕。举办全国性的纯期刊展览,为中国期刊史上的第一次。参加该次期刊展览的刊物共有4000多种,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门类。展览会还收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