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自由

    冯自由 :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活动家。原籍广东南海县,生于日本横滨华侨家庭。原名懋龙,字建华,号自由,别号攀龙、海桴、乘桴、乘桴客。青年时代曾在康梁创办的横滨大同学校和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以及康梁所办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学习。1895年14岁时在横滨加入兴中会。1899年冬,与郑贯公(自立)、冯斯栾(自强)在横滨创办《开智录》月刊,专发挥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之学说,该刊次年12月22由油印改为铅印出版 “改良第一期”,此为我国第一个由留日学生创办的政治性刊物。1901年5月10日,秦力山等人主持的 《国民报》 月刊在东京创刊,参与编撰,此为早期最具有明显革命倾向的留日学生刊物。1902年4月参加发起 “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 与留日学生组织 “青年会”。1903年春任香港 《中国日报》 和旧金山 《大同日报》 驻日记者。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参加同盟会成立会,被推为评议员。9月8日被派至香港,与陈少白等建立同盟会香港分会,任书记兼《中国日报》 记者。为该报所撰2万余字的长篇论文《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有一定影响。1906年9月,《中国日报》 社改组,接任社长兼总编辑,并被举为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主持该报工作达4年之久,并多次与谋武装起义。1910年2月后到美洲联络华侨,为革命筹款。同年5月到加拿大任温哥华 《大汉日报》 总编辑,主笔政数月,与保皇党之 《日新报》 展开笔战,揭发历年康梁棍骗罪状,彼此驳论至200余篇,全加华侨多倾向革命,保皇会员登报脱党者络绎不绝。同时,还兼任美国旧金山 《大同日报》 撰述。1911年8月由加赴美,任旧金山 《大同日报》 主笔。辛亥革命后被推为驻美洲革命党总代表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处官报组机要秘书。临时政府北迁后,改任临时稽勋局局长、参议院议员。1912年7月被袁世凯逮捕入狱,获释后走香港。1914年7月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党务部副部长。不久赴美国筹募讨袁军饷,任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长,并在旧金山创办《民国》 杂志。1924年和章太炎一道发起 “护党救国” 运动,反对联共和改组国民党,受到孙中山的斥责,成为国民党右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开除出党。1935年恢复党籍。1943年4月在重庆任国民政府委员。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1936年以后主要从事有关辛亥革命历史的撰述。除192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 外,又先后撰有 《革命逸史》、《华侨开国革命史》、《中国革命运动廿六年组织史》 等,为研究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刊史提供了许多重要史料。1949年经香港逃往台湾,任 “国民政府” 顾问和国民党中央党史会纂修。1958年4月6日在台北去世。

为您推荐

《自由报》

《自由报》 : 土耳其发行量最大的土耳其文对开日报。1948年 5月1日创刊。在伊斯坦布尔出版,同时在安卡拉、伊兹密尔、阿达纳以及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设有印刷点。该报广告多,社会新闻多,经常刊登大幅彩色照片..

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 强调新闻业不受政府干预的一种新闻观念。西方新闻学者以"天赋人权"为主导思想提出的这种理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新闻学中占主导地位。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渊源..

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 : 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公民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并有权从事著述、出版、印刷、发行的活动。现今世界公认,出版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是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世界上不..

《人民自由报》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 : 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新闻自由同任何自由一样,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新闻自由也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