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 :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刊活动家。原籍陕西泾阳,1879年4月11日生于陕西三原。原名伯循,字诱人、右任,别署刘学裕,笔名骚心、大风、剥果、半哭半笑楼主、神州旧主、太平老人等。早年就读于三原县学、西安关中书院。1903年中举。次年,因在撰印的 《半哭半笑楼诗草》 中讥讽时政,以 “倡言革命,大逆不道” 被革去举人,遭清政府通缉,逃往上海入震旦学院学习。1905年与马相伯等创办复旦公学,后又筹设中国公学,任国文讲习。1906年春,去日本为办报筹款和考察新闻事业;11月在东京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辛亥革命。1907年4月2日,在上海创办同盟会在国内的第一张日报《神州日报》,任社长,6月20日因火灾报社被焚离去。1909年5月15日,创办 《民呼日报》,出版92天后被租界会审公廨判决封禁报馆、“逐出租界”。同年10月3日,再创 《民吁日报》,仅出40余天又遭查封。1910年10月11日,又创办 《民立报》,任社长。后三报因先后创办,一脉相承,报头又都以“民” 字打头,被称为 “竖三民” 报。通过四报大力鼓吹反清革命,成为当时著名报人。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主持部务。1913年3月 “宋案”发生后,致力于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8年8月返回陕西,任靖国军总司令,并创办报刊,反对北洋军阀。1922年5月返沪,10月任上海大学校长。1924年国民党改组,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倾向国共合作。1926年赴苏联,同年9月回国任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副司令兼驻陕总司令。1927年9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28年后任审计院院长,1931年后长期担任监察院院长。“九一八” 事变后,曾受蒋介石委托,电 《大公报》 张季鸾,主张“缓抗”。抗战爆发后,应周恩来之请为 《新华日报》题写报名。1937年在汉口创办 《民族诗坛》,出版20多期。1941年在重庆被聘请为中国新闻学会名誉会员。1949年去台湾。1950年任国民党评议委员。晚年诗作多眷念大陆之情。1964年11月10日在台北病逝。著作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牧羊儿自述》(后改为 《我的青年时期》) 等。1989年陕西出有 《于右任集》,此外还出有《于右任辛亥文集》、《于右任诗词集》、《于右任诗词曲选》、《于右任书法集》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