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适夷

    楼适夷 : 著名作家和文艺报刊编辑。浙江余姚人。1905年1月3日生。原名锡椿,笔名建南、适夷、舒夷、林南、林适夷、林逸之、林逸夫、司马寇、白季仲。1919年14岁时到上海,随父在一家钱庄做学徒。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创造社刊物《创造日》和《洪水》等发表作品。1927年后专门从事地下工作和文学活动。1928年入上海艺术大学,并加入太阳社,曾在《太阳月刊》、《拓荒者》、《语丝》、《萌芽》上发表作品。1929年9月去日本留学,专攻俄罗斯文学。1931年回国,在上海加入“左联”。3月16日,左联外围刊物《文艺新闻》周刊在上海创刊,参与编辑。4月15日,左联文学刊物《前哨》 (第2期改《文学导报》)在上海创刊,仍参与编辑。1933年秋被捕入狱,1937年获释。10月末应郁达夫之邀,任福建省文化界救亡协会编委会委员,承编《文救周刊》。后又担任《救亡文艺》日刊的责任编辑,直至12月4日被迫停刊。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任副刊《团结》主编。同年3月后,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理事,并参加《抗战文艺》初期的编辑工作。1939年1月16日,接替茅盾从2卷7期起编辑广州《文艺阵地》半月刊。后到香港,参加组织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的活动。1939年秋转到上海,从事地下抗战文艺活动。1941年《万象》杂志在上海创刊后,化名为该刊撰稿。1944年赴新四军浙东根据地,任浙东行署文教处副处长,参加《浙东报》工作,主办对敌宣传的日文版《解放周报》。抗战胜利后,任江苏淮阴《新华日报》华中版副刊编辑及上海《时代日报》副刊编辑。1947年去香港,与周而复共同创办《小说》月刊。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出版总署编审局二处副处长、东北军区后勤政治部宣传部长。1952年回北京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和《译文》编委、作家出版社总编辑等职。1976年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顾问、国家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译协名誉理事、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著有报告文学集 《四明山杂记》、散文集 《话雨录》、诗集 《适夷诗存》、电影文学剧本 《盐场》、短篇集 《挣扎》、《病与梦》、《第三时期》 及大量介绍苏俄文学、日本文学的翻译作品。

为您推荐

徐伯昕

徐伯昕 : 报刊工作者。江苏武进人。1905年3月4日生。原名亮,笔名吟秋、味冰、赵锡庆。1920年小学毕业后去上海,进中华职业学校习珐琅科。1922年毕业后,参加中华职业教育社任总务工作。1926年协助邹..

陈训悆

陈训悆 : 国民党党报主编。浙江慈溪人。字叔兑。中学毕业后入上海同文书院。1930年毕业入上海特别市市政府,负责宣传联络新闻界的工作。1937年上海失守后,至香港入中央海外部驻港办事处工作。1939..

陆定一

陆定一 :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领导人。江苏无锡人。1906年6月9日生。笔名定、郑位、D.Y.等。12岁时考入上海南洋大学附中。1922年升入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科学习,参与编辑校刊 《南洋周刊》。1925年参..

万枚子

詹文浒

詹文浒 : 国民党报刊主编、新闻学教授。浙江诸暨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译主任和各大学教授。1937年11月上海沦为“孤岛”后,留居..

匡亚明

匡亚明 : 著名共产党报刊编辑。江苏丹阳人。1906年3月生。原名洁玉,又名世、梦苏,笔名张三大、陈明芝、何畏、何晨、以平等。1923年考入苏州第一师范(现苏州中学)。1926年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同年..

潘汉年

潘汉年 : 著名报刊活动家。江苏宜兴人。1906年1月22日生。又名健行,笔名萧恺、小开、小K、小孩、天长、爱仙、亚灵、泼皮、泼皮男士、水番三郎。早年在宜兴第三高等学校及和桥的彭城中学读书。曾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