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

    宗白华 : 诗人、哲学家和报刊编辑撰稿人。浙江杭州人。原名之櫆,字伯华。1914年因病去青岛休养,曾到青岛德国高等学校中学部学德文。1915年转学到上海同济德文医学堂中学部继续学习德文。1916年升入大学预科,自修哲学与文学。1917年该校由中国政府接办,改为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即同济大学前身)。1918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的筹备工作。1919年初,应上海 《时事新报》 之邀,主编该报副刊 《学灯》,开辟 《新文艺》 栏,编发了郭沫若的新诗 《抱和儿洛博多湾中》、《鹭鸶》 和 《死的诱惑》。7月1日,出席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召开的成立大会,被推为该会评议员,为该会会刊 《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同时,还在北京 《晨报》副刊发表 《康德唯心哲学大意》 等多篇文章。与同学魏嗣銮分别给 《少年中国》 月刊的编辑写信,文章曾引起同陈独秀的一场争论。1920年元旦,陈独秀在 《时事新报》 上发表 《告上海新文化运动的诸同志》,对其进行批评; 1月3日,该报又刊出宗、魏的 《答陈独秀先生》 一文进行反驳。同年1月,他将 《时事新报》 副刊 《学灯》 的 《新文艺》 栏改为 《新诗》 栏,1月出4次,全登郭沫若的新诗,使其以磅礴的气势进入中国新诗坛。同年5月辞去《学灯》 主编职,赴德国留学。1925年从柏林回国,长期在南京东南大学哲学系等处教美学。抗战时期,在重庆主编 《时事新报》 副刊 《星期学灯》。1943年3月1日,《学报季刊》 在重庆创刊,任编委。9月1日,《学术杂志》 双月刊在重庆创刊,任编委。抗战胜利后回南京。建国后,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60年任该系美学教研室主任。1986年12月20日逝世。著有 《流云》、《三叶集》、《美学散步》、《宗白华美学译文选》、《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关于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及译作 《黑格尔的美学和普遍人性》、《罗丹在谈话和信札中》、《判断力批判》(上卷)、《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 等。

为您推荐

高君宇

高君宇 : 五四前后和建党初期著名报刊编辑记者。山西静乐人。1896年10月22日生。原名尚德,字锡山,号君宇,笔名锡三、天辛、江越、澄宇、感德、纪清修、江清修。出身于地主家庭。1912年考入山西省立..

叶启芳

叶启芳 : 著名报刊编辑和新闻学教授。广东三水人。1925年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主讲经济学。后调回广州,任武装团体训练班政治部副主任。1929年到上海,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翻译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

沈雁冰

沈雁冰 : 著名作家和报刊活动家。浙江桐乡人。1896年7月4日生。原名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冯虚、佩韦、方壁、石萌、石崩等130余个。1905年在故乡乌镇入小学。1909年先考入浙江省第三..

汪英宾

严谔声

严谔声 : 著名报刊评论作家。浙江海宁人。笔名小记者。上海大同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教授。长期担任上海市商会秘书长、上海《商业日报》 社社长、上海新声通讯社社长,致力于经济新闻和上海地方新闻..

徐志摩

徐志摩 : 著名诗人和文艺报刊编辑。浙江海宁人。1897年1月15日生。原名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笔名谷、诗哲、南湖、黄狗、大兵、云中鹤,留学美国时更名为志摩。4岁入家塾读书。1907年10岁时进海宁..

成仿吾

成仿吾 : 著名作家、教育家和文艺报刊编辑撰稿人。湖南新化人。1897年8月13日生。原名灏,又名昌惁,笔名石厚生、澄实、芳坞。1905年入私塾,1907年就读于西门书屋,1909年入县立小学。1910年随长兄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