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

    发行人 : 法定的对出版物的出版、发行负责的出版单位主持人,又称发行者。

  由于国家政权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近代一些国家开始制订专门法规,对出版活动有关当事人的义务、责任等作出规定。在法规中以"发行人"为出版活动的主要当事人,始见于日本明治时代颁布的出版法。中国第 1个出版法规《大清印刷物专律)(1906年颁布),把出版和发行联在一起称做"出版发行人"。

  1908年的 《大清报律》 开始有 "发行人" 称谓。1914年的《中华民国出版法》,把著作人、发行人、印刷人分开,指出:"发行人以贩卖文书图画营业者为限,但著作人及著作权继承人得兼充之"。1937年国民党政府的《修正出版法》第 3条规定:"本法称发行人者,谓主办出版品之人"。当时的出版者大都自己总发行其出版物,发行人实际上也就是出版单位的主持人。

  法定发行人应负的义务、责任主要是:①发行人须向政府主管机关申请登记,获得许可;②出版物上须载明发行人姓名、住址;③出版物发行前,发行人(或与著作人联名)须报请主管机关审查批准, 或缴送样书备案;④违反以上规定的,除视情节轻重扣押出版物、停止出版物发行外,发行人须受罚款等处罚;⑤出版物内容违反出版法和其他法律、法令的,除视情节轻重没收出版物、禁止发行外,发行人连同著作人等其他有关人员须受民事、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专门法规对发行人的定义、义务和责任作规定。一般已不用"发行人"称谓。1954年出版总署《关于图书版本记录的规定》,将出版者和发行者分开,规定版权页应记载:"出版者和印刷者的名称及所在地、发行者的名称。"这里的"发行者"仅表明其为负责该书总发行的单位。

为您推荐

图书发行学

图书发行学 : 研究图书发行规律的科学。出版学的分支学科。   起源、发展和现状 图书发行事业源远流长,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发行作为一门学科则是现代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图书发行管理

图书发行管理 : 为实现图书发行目标整体功能而执行的1种指挥协调活动。当代中国的图书发行管理,可分为宏观、微观两个层次。   宏观层次指国家(通过若干职能部门)的管理,其功能是力求建立一个具有自我调..

图书发行管理学

图书发行管理学 : 图书发行管理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应用科学,以图书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管理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图书发行学的分支学科。   起源、发展和现状 自图书作为商品流通之时,就有了对图书发行..

图书发行经营管理

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

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 : 中共中央主管书刊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的领导机构。1939年 6月在延安成立。部长李富春(兼),副部长王林。内设出版、 印刷、 发行、秘书、总务等处。中央印刷厂和延安新华书店总店..

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的管理职能机构。简称外文局。1963年成立,为国务院直属局;1982年划归文化部所属。主要任务是:对全国主要外文书刊的编译、出版、印刷、发行进行总体规划和组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