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分色机

    电子分色机 : 根据电子分色原理设计制造的机器。

  首先出现、可供生产应用的电子分色机是美国时代公司所属印刷发展公司制造的 PDI电子分色机。虽然它在1954年就已制成,但发展十分缓慢。60年代中,英国的克罗斯菲尔德公司、联邦德国的海尔公司及大日本网点版制造株式会社都先后制造了电子分色机,并且不断改进完善,推出了多种新型的机器。6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上的分色机绝大部分是这 3家公司制造的。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于1984年制造的PDF802普及型电子分色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市场。1987年又有 PDF823J型电子分色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试生产。该机系用微型计算机控制并用氩离子激光作记录光源。

  电子分色机的结构可分为扫描、记录、层次及色彩校正电路、控制缩放比例的比例计算机 4个大部分。扫描及记录两部分机械可以装在一个机架上,也可以分别装置。多数电子分色机采用前一种结构,扫描部分由扫描光源、原稿滚筒及扫描头组成。扫描光源多数用溴钨灯,由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系统或光导纤维传导并聚焦成一个小的光点射到包覆在原稿滚筒上的反射稿上或贴附在原稿滚筒上的透射原稿背面。原稿滚筒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扫描头在以一定的速度横向移动的同时接受由原稿透射或反射过来的光,并通过光学系统及光电倍增管将接受的光转换成红、绿、蓝3个颜色的电信号,就这样逐点扫描直到扫完原稿的全部。电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彩色校正、层次校正、底色去除、细微层次强调等电路后输出。输出的信号进入控制缩放比例的比例计算机,使感光片上记录下来的图像尺寸符合出版物版式的要求。比例计算机电路主要包括:时钟信号产生电路、分频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磁芯存储器或半导体存储器等。最后输出的仍是模拟电信号,用来控制记录头在感光片上曝光。通过协调数字计算机输出信号的速度,记录滚筒的转动速度及记录头横向移动速度,即可得到将原稿按预定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图像,由比例计算机输出的模拟信号进入记录部分。记录部分由记录滚筒及记录头组成。记录滚筒以一定的速度转动,记录头同时也以一定的速度作横向移动。旧式记录头是 1个辉光管,它的亮度随着由比例机构输送过来的电信号的强弱变化,在包覆于记录滚筒上的感光片曝光。新型记录头的光源改用激光,多数电子分色机采用氩离子激光,有的用氦氖激光。如用接触网屏加网,则激光由电光调制器调制后在感光片上曝光。光的强弱决定于输入电光调制器的电信号的强弱。新型的激光记录头带有电子网点发生器,可以不用接触网屏而直接在感光片上曝光,并可根据不同印色的要求,形成不同角度的网点排列。

  市场上的电子分色机的主要功能有:①可用彩色透明正片原稿或不超过一定尺寸的反射稿;②能制出阴图或阳图分色片;③可以制作连续调或加网分色片;④可以放大或缩小;⑤扫描 1次分出2色或4色分色片;⑥校正层次及色彩;⑦底色去除;⑧细微层次强调;⑨应用"非彩色结构"复制法制作分色片。

  由于电子分色机的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节约感光材料,70年代以来在各国推广很快。尤其电子网点发生器发明后,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并且出现了大尺寸 (成品最大可达85×106厘米)的电子分色机,因而在分色制版上大有取代照相分色之势。

为您推荐

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 : 以数字编码形式存贮于可用计算机读写的磁性介质上的文献信息记录载体,又称机读型文献或电子数据库。它以磁带、软盘和光盘的形式存贮与交换,输入计算机通过屏幕显示,供人们阅读。一些国家已建成..

电子照相排字系统

电子照相排字系统 : 采用电子、光学精密机械技术进行文字、图片排版的设备。   在中国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和15世纪欧洲发明金属活字的几百年以来,世界印刷行业普遍采用基于活字印刷原理的铅字排版技术。..

电子出版

电子出版 : 广义指采用电子计算机和排版软件对图文进行编辑加工,不经过印版在激光印字机上打印或利用电子媒介的出版。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一种比较方便的排版前处理系统,可与密纹只读存储器(简称CD-RO..

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出版公司

电子暗房

电子暗房 : 通讯社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电视显示技术对新闻照片进行自动编辑和处理的系统,以替代传统的暗房技术。   20世纪70年代初期,新闻信息量大增,世界各大通讯社每天要编辑数百张照片,向数以千计的..

电子新闻图片处理系统

电子新闻图片处理系统 :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新闻图片进行收集、存贮、编辑处理和发送的系统。   1980年,美国的美联社首先安装并使用了世界上第1套电子计算机新闻图片处理系统, 当时称为电子暗房,后改名为电..

电子现场制作

电子现场制作 : 采用全电子化方式在现场进行节目制作的过程。   在电视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轻便小型的电视摄像、录像设备,使电子化的节目制作只能在演播室、剧场等一些固定的场所进行。一些要求外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