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杂志》

    《东方杂志》 : 中国近代刊行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期刊。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创刊,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 初为月刊。1920年 1月以后改为半月刊,1947年 7月后又改为月刊。1948年12月停刊。前后历时45年,共出版44卷。第 5卷以前由徐珂负责编辑。从第5卷第7期起,先后负责编辑工作的有孟森、 陈仲逸(即杜亚泉)、 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郑允恭、苏继庼等。

  创刊时,正值日俄战争,宣称"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对外主张联日抗俄,对内提倡君主立宪。编辑内容除自撰社论外,经常选录各种报刊的时论、记事、要闻和诏书、奏折等。32开本,每本10多万字。资料性较强,近似文摘性刊物。从1911年第8卷第1期起,进行"大改良",改为16开本,每本20万字。用洁白报纸西式装订,每期卷首都用铜版复制外国刊物上的精美图画 4~10幅。内容也有改进:取消谕旨、奏章等官方文牍,按照文学、历史、哲学、工业、商业、理化、博物等现代学科分门别类,广征名家撰述,博采东西论著,增强了刊物的学术性,逐渐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杂志。比同时期其他刊物字数多、装潢好、售价低,受到读者欢迎,销数在 1万份以上。辛亥革命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但此刊却鼓吹所谓"东方文明",宣扬"君道、臣节"等封建伦常,思想趋向保守。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社会新思潮蓬勃发展。此刊从1920年第17卷第 1期起,进行了改革。提出世局更新,杂志也要顺应世界之潮流。刊物面貌有较大改变,科技方面的文章减少,社会科学的论著增多。另辟"世界新潮""时论介绍""读者论坛"等专栏,发表资产阶级各种学派学说,也刊登进步的政论文章。1921年以后,曾发表鲁迅的小说《祝福》和瞿秋白的政论《李宁与社会主义》等。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出版临时增刊,声援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1932年10月,胡愈之负责编辑后,增辟"东方论坛"等专栏,发表许多主张抗日、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和评述国际形势、揭露德、意法西斯势力猖獗的文章,深受读者称赞。1933年 1月刊行《新年特大号》,其中有些文章对国民党的统治和社会现实进行了嘲讽,引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的不满。同年4月后,主编几度易人。时局几经变化,刊物也时有起落。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各界名流学者积极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号召全民抗战,并系统地论述了"持久战"、"运动战"、"游击战"等战略对策,刊物社会影响扩大,销数增至五六万份。1937年冬,日军侵占上海,东方杂志社内迁。先长沙,再香港,后重庆,几经迁移,编辑出版工作大受影响,刊物质量有所下降。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1月迁返上海。1948年底停刊。

  参考书目

 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 3辑,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

为您推荐

杂志记事索引

出版时间:1992-11 杂志记事索引 : 日本重要的文献检索书。国立国会图书馆编。日本东京出版。1948年创刊,刊期几经变化,现为季刊。 该刊初版时名为《杂志记事索引》,从1950年起分为“人文、社会编”和“科学技术..

《广播杂志》

《广播杂志》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德语广播综合性专题节目。1982年开办,每月播出一次,30分钟。每次选播4—5篇小报道,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是德语日常广播节目的补充。除内容广泛的专题报道外,还有两..

《广播电视杂志》(月刊)

《广播电视杂志》(月刊) : 天津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面向群众的通俗性刊物。1980年6月创刊,开始为季刊,1981年1月起改为双月刊,1982年1月起改为月刊,至1983年底终刊,共出33期。该刊于1981年曾举办过..

《电影、广播与电视史杂志》

《欧洲传播杂志》

《欧洲传播杂志》 : 有关欧洲各国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术性季刊。1986年创刊。英国塞治出版公司出版。主要内容是围绕欧洲各国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活动,进行理论、政策、方法、新技术、受众..

文学杂志

出版时间:1989-10 文学杂志 : 月刊。1956年9月20日创刊于台北市。由夏济安、刘守宜、吴鲁芥发起创办。发行人刘守宜、主编夏济安,后改为侯健。创刊号《致读者》说明:“我们的希望是要继承数千年来中国文学伟大..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指中国晚清时期《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四种着名的小说杂志。《新小说》由梁启超主编,1902年创办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刊行,1906年元月停办,共出刊24期。曾连载《二十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