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白话报刊

    中国近代白话报刊 : 中国用白话语体文编写出版的报刊起始于 1876 年。到1919年止,累计近60种,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山西、河北、福建、广东、广西、新疆、蒙古、西藏等地,以北京、上海最多。

  中国近代第1份白话报纸,是1876年3月30日在上海创刊的《民报》。它附属于《申报》 ,隔日出 1 小张。以初识文字的店员和职工为读者对象。出版不久即停刊。戊戌维新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开通民智、传播新知,也开始创办白话报刊,主要有1897年在上海创刊的《演义白话报》、《蒙学报》和在无锡创刊的《无锡白话报》。《无锡白话报》由裘廷梁主编,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白话报刊强调"白话为维新之本",主张把办白话报和办学校结合起来,以推动变法运动。这些报刊除评论外,还设"新闻""笔记""常识"等栏目。戊戌变法失败后,白话报刊仍继续刊行。彭翼仲于1904年在北京创办的《京话日报》,是北京历史上第1家销数逾万份的报纸。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在文化程度不高的会党、城市贫民和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也创办了一批白话报刊。 主要有《中国白话报》、 《安徽俗话报》、《杭州白话报》、《直隶白话报》、《伊犁白话报》、《白话新报》、 《宁波白话报》、 《平湖白话报》、《武昌白话报》等。主编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员。其中,《中国白话报》1903年12月19日创刊于上海,半月刊(后改为旬刊),林白水主编。设有"论说""新闻""小说""戏曲"等栏目,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是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共出24期。《安徽俗话报》在陈仲甫(陈独秀)主持下,《 杭州白话报 》在孙翼中主持下,宣传民主革命,很受读者欢迎。外国在华传教士和清朝政府为影响下层群众,也办过一批白话报刊。

  中国近代白话报刊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有紧密的联系,对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也有影响。

  参考书目

 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1~4辑),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1986。

为您推荐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林锋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版。7万字。徐光启少时在家一边务农一边念书,对农学极有兴趣。第一次乡试落选去两广教书,认识了一位欧洲传教士,接触到一些西洋科学。过了10年再次赴考,中乡..

《德国近代文学史》

《德国近代文学史》:苏联科学院编。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版。87万字。2册。系苏联科学院编写的《德国文学史》的第五卷。分36章。概述德国十一月革命至法西斯主义崩溃时期(1918-1945)的..

报刊的四种理论

出版时间:1993-09 报刊的四种理论 : 美国施拉姆(Wilbur Schramm,又译宣伟伯,1907~1987)主编。施拉姆博士1934年开始在美国依阿华大学等院校教授和研究新闻传播学,1956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时主编出版了本书。本书..

中国近代报刊史

近代文学争论辞典

出版时间:1993-09 近代文学争论辞典 : 日本长谷川泉编。在日本近代文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作品评论中,曾发生过不少争论,这些争论对日本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辞典选收了明治、大正、昭和时代(1869~1962年)..

日本近代文学百科事典

日本近代文学百科事典 : 大型文学百科辞典。日本近代文学馆编。初版发行于1977年,缩印版发行于1984年。日本讲谈社出版。全书共6卷,约800万字。日本近代文学馆建立于1962年,是由243名文学艺术界名人发起建立的。首任..

《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系列·散文卷》

《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系列·散文卷》:钟贤培等选注。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4月版。32.3万字。收录中国近代41位作家的105篇散文,以简要文字介绍入选作者及其作品。本书按中国近代散文发展的基本轨迹来定人选文,选材注意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