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广播事业

    有线广播事业 : 中国的有线广播早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已经出现,但在全国解放以前始终未能发展成为正规的社会性的事业。40年代中期在东北解放区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曾办过有线广播。据1949年底统计,全国有线广播站只有11座,广播喇叭9百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4月,政务院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后,全国各地开始建立收音站,发展集体收听。1952年4月1 日,中国农村的第一个县级广播站——吉林省九台县广播站开始播音。此后,农村广播站逐步发展起来。据1954年底统计,全国市县广播站已达到547座,广播喇叭近5万只。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农村有线广播事业迅速发展,1956年底增长到广播站1458座,喇叭50多万只。此后近10年间,农村有线广播网总的来说是发展的,但中间也有过曲折。据1965年底统计,全国有县级广播站2365座,有线广播喇叭870多万只。在十年动乱期间,农村有线广播事业虽遭受挫折但也有相当发展。据1976年底统计,全国农村广播站已达到2503座,广播喇叭超过1亿只,基本上建成了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以公社广播放大站为基础,以专线传输为主的农村广播网。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广播网的建设经过整顿、巩固,逐渐有所发展。1983年,湖南省办起大陆第一座县级有线广播电台,此后,山东、山西、黑龙江、江苏等省也陆续开办起县级有线广播电台。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以后,农村有线广播事业近10年来经历了一个发展、整顿、巩固、提高的过程。通过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农村有线广播的面貌已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改造和完善了有线广播的收听设备,把“舌簧”、“压电”式喇叭改为动圈式音箱。其次是整顿线路,改造节目制作和播控设备。第三,是推广有线广播专线“一线多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有线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送技术,也已试验成功。到1991年,全国农村县级有线广播台(站)已达2525座,乡镇广播电视站5.1万座,发展入户小喇叭8405万只,全国有近40%的农户普及广播喇叭。
除农村外,大陆的城市有线广播也从50年代起陆续发展起来。1955年江苏省无锡市、福建省福州市成为既有无线广播电台又有有线广播站的城市。此后30年间,城市有线广播在曲折中发展前进。据1984年统计,全国有339座城市办起有线广播,用户喇叭达到137万只。
此外,中国的专业有线广播也相当发达。大中型工矿企业、农场、林区、机关、学校、车站、码头、列车、轮船等都有自成系统的有线广播。这些有线广播既为本单位、本专业的需要服务,也都用来转播中央和省市级的无线广播节目。其数量估计在10万个以上。

为您推荐

《农村有线广播技术管理规程》

《农村有线广播技术管理规程》 : 广播电视部1984年6月1日发布。本《规程》共分5章并有附件。第一章为总则,规定了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即技术管理工作必须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部级标准

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部级标准 : 本《规范》是根据GY18—84和GY17—84有关标准为农村有线广播线路的信号线、馈电线、用户线的设计、施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扩建和大修..

有线广播(新闻)

有线广播:通过导线向一定区域播送声音节目的大众传播方式。广播站把声音节目转换成电信号,利用金属导线或光导纤维所组成的传输分配网络传送出去,人们使用扬声器收听。是区域性封闭式传播网,抗电波干扰能力强,频带宽,..

农村有线广播

农村有线广播技术管理规程

农村有线广播技术管理规程 : (1984年6月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 1 总则 1.1农村有线广播是我国广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乡 (公社) 广播放大站为基础,用广播专线连结千家万..

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 : 利用金属导线或者光导纤维所组成的传输分配网络,将广播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设备的区域性广播。可以有专用的传输分配网络,也可以利用电信传输网络和低压电力传输网络。   1876年有线电话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