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亚论书与人

莫洛亚论书与人:

莫洛亚(1885-1967),法国作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曾在1918年出版处女作《布朗勃尔上校的沉默》,描述英国军人生活,获到好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侨居美国,1946年回国。着有《雪莱传》、《拜伦传》、《雨果传》、《乔治·桑传》及《巴尔扎克传》等。《马尔塞·普鲁斯特研究》被人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传记着作。莫洛亚比喻书为人生的伴侣,任何别的东西都不能取代它。读书即是把书当作永远忠实的朋友,与之神交,而且“和书卷发生的这种友谊,是可以不招嫉妒地和全世界几百万人共享的”(《书卷长留伴一生》)。

他认为书可以超越时空,“使我们得知过去时代”,“又是为理解我们从未进入过的那种社会的关键”,并且“书卷是带我们到别人的心中,到别的民族当中去的门户。经由那个门户,我们便可从我们现住的这个窄小的世界中逃出,从那毫无结果的对我们自身的沉思筹划中逃出”。

莫洛亚深有感触地说,读书产生的“深刻而持久的效果”以及由此获得的“广泛的感情和知识”,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为您推荐

里金论藏书的两种态度

里金论藏书的两种态度:弗拉基米尔·里金,苏联作家、藏书家。里金认为,爱好书籍有两种态度,对一些人来说收集书籍是收藏嗜好,他们贪婪地收集一切稀有的东西,唯恐被他人得去。这些悭吝人把收集到的书藏之密室,独自欣赏,而在书籍..

维特根斯坦论读书

维特根斯坦论读书: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现代西方哲学家、实证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生于维也纳。毕业于柏林高等技术学校。1929年移居英国,任教丁剑桥大学。主要着作有《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文化和..

高尔基论读书

高尔基论读书:高尔基(1868-1936),本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苏联作家。生于尼日尼-诺甫哥洛得。小时因受强迫教育而厌恶读书。14岁时则觉得“差不多每本书都在我的前面打开了一扇向着新的和人所不知道的世界..

高尔斯华绥论读书

贝内特论书之体裁

贝内特论书之体裁:贝内特(1867-1931)是20世纪初英国四大小说家之一。贝内特劝告人们“别把那些计划好的时间用在读小说上”,因为“坏小说根本不该读,好的小说又不花读者的脑筋”,他以为“读好小说就象顺流的轻舟一样,一气呵..

吉辛谈嗜书

吉辛谈嗜书:吉辛(1857-1903)英国小说家。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毕业。第一部小说为《黎明的工人》(1880),此后连续出版21部作品。其作品详细而准确地描写伦敦下层生活,颇有文献价值。吉辛嗜书如命,且只嗜好自己的藏书,他对那种..

奥斯勒论读书

奥斯勒论读书:奥斯勒(1849-1919)加拿大医师、医学教育家。曾在麦吉尔大学学医并任教。1888年到美国巴尔的摩新建立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1892年,发表《医学原理和实践》,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