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读书

孙犁读书:

孙犁(1921- )。

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早年入保定育德中学,开始从事文学活动。毕业后在河北白洋淀一个小镇上度过了一段边教书边读书的生活。

参加抗战后,“在禾场上,沙滩上,草堆上,岩石上”仍不废读书。先后做教员、编辑、记者等工作。1949年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兼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当代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奠基人。作品有《荷花淀》、《风云初记》等,另着有《书林秋草》、《书衣文录》等。

孙氏早在小学、中学期间,就读了不少中国古代作品和旧小说。并以“中学六年为第一期”读书生涯,生平服膺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郁达夫等现代文学家“启自童年,迄于白发”的读书习惯和“古今中外,无所不通”的知识结构(《文学和生活的路》)。在外国文学家中,则喜欢法国梅里美、印度泰戈尔的作品和俄罗斯文学。

乃“古今中外,无不浏览,经史子集,在所涉猎”(《关于散文》)。以“毕业后流浪和做事为第二期”读书生涯,约三年“逛冷摊,逛市场,也算是读书的机会”。而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其读书生涯的第三期。1949年后定居天津,尤喜买书,发展了其始于童年的逛地摊和旧书店的爱好,则为其第四期读书生活。

曾自述:“对书有一种强烈的、长期积累的、职业性的爱好。一接触书,我把一切都会忘记。

”(《装书小记》)甚至入夜之梦也是逛书市的居多(《书的梦》)。并认为,好的书尤其是古文,主要靠读,而且要读若干遍,最好的要能背下来;好的古文选本要常置身旁,以便随时朗读,而且应和读史结合起来(《与友人论学习古文》)。

他说,要“多读一些历史书,不要总读文学书”。还总结自己“平生读书是为了增加知识,探求文采。”他认为“青年读书,是想有所作为,是为人生的,是顺时代潮流而动的。老年读书,则有点象经过长途跋涉之后,身心都有些疲劳,想停下桨橹,靠在河边柳岸,凉爽凉爽,休息一下了。

”(耕堂《我的读书生活》) 参见 耕堂读书记 孙犁四勿一高读书法

为您推荐

刘绍棠读书

刘绍棠读书:刘绍棠(1936- ),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属北京)人。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7岁时已有作品集。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青枝绿叶》、《地火》、《狼烟》、《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

李政道读书

李政道读书:李政道(1926- ),生于中国上海。美籍物理学家。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早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大。1946年赴美留学,获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与杨振宁博士一起,发现了闻名世界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霍松林读书

霍松林读书:霍松林(1921- ),甘肃天水人。文学史家、文艺理论家。幼年随父亲启蒙,读《三字经》、《四书》及古代诗文。其父强调熟读、背诵。理由是:“第一,幼年记忆力强,多熟读、背诵一些名篇佳作,一辈子都忘不了,受用无穷;第二,..

刘以鬯读书

章培恒读书

章培恒读书:章培恒(1934- ),浙江绍兴人。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学者。七岁即读《七剑十三侠》、《江湖奇侠传》等剑侠书,培养了读书兴趣。后读到巴金《家》,深受感动,开始爱好文学。在上海建承中学就读时,该校每学期举办..

冯其庸瓜饭楼读书生活

冯其庸瓜饭楼读书生活:冯其庸(1924- )原名迟,字其庸,以字行。笔名起龙、季文等,江苏无锡人。红楼梦研究专家、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艺术院副院长。1943年,读书于家乡。后以家贫辍学,回乡..

叶君健读书

叶君健读书:叶君健(1920- ),湖北红安县人。翻译家、作家。少年时于乡下私塾读书。1929年到上海就学,读到不少进步文艺书籍,开始从事创作。1933年进武汉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受过英国传统学府式读书方法的严格训练,课余进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