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汉生读书

邱汉生读书:

邱汉生(1912- ),江苏海门人。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早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国文系。

1946年始,执教复旦大学等校。

1949年后长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历史教科书。

着述有《四书集注简论》、《诗义钩沉》等。曾自述读书经历的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在三十年代初,我刚二十出头一点。是不断地借书、读书、还书,每日跑图书馆。……那时候,课堂听课是形式,心力专注在自己读书。从《左(传)》、《孟(子)》、《庄(子)》、《(离)骚》,到汉赋、唐诗、宋词等,无不涉猎。

这在大学里,大概有三年时光。毕业后又延续了两年。同人戏呼为‘吃书’”。

“第二次读书‘高潮’,则在五十年代,我四十多岁。重点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方面。

自先秦至明清,属于上列范围的着作,读得较多。

那时候,工作任务重,一般是在灯下读的。

白天很少时间。一灯坐对,展卷静观,夫人坐在一旁缝缝补补,这样也必从初夜读至更深。经,子,汉魏文章,六朝玄理,隋唐佛藏,宋明理学,皆所窥探。此外,史着中前四史、《晋书》、《南北史》、两《唐书》、《通鉴》以及《纪事本末》之类,都常翻读。

黄梨洲的两部学术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徐东海的《清儒学案》,都经披览。这样的读书‘高潮’,把眼界拓宽了,虽未必仔细,却有登高一览众山小之放旷,颇是乐事。

”当然,“除了这两次‘高潮’之外,平时也是手不释卷的”(《“治学”初谈》)。

为您推荐

邓拓读书

邓拓读书:(1912-1966),邓拓幼时家贫,家教极严,因发愤好学,每天早起背诵古文和练习书法。后入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课余常在乌石山图书馆或市上书肆读书,兴趣广泛,涉猎群书,如《新青年》、《晨报副刊》、《饮冰室文集》、《胡适..

黄苗子读书

黄苗子读书:黄苗子(1913- ),原籍广东,美术理论家。任职人民美术出版社。自幼酷爱读书,且读书颇多。其读书特点是“杂乱无章”,采用“游击作风”。年青时,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兴趣甚浓,尤喜爱辛弃疾、李清照的词,龚自珍的诗以及..

王利器争朝夕斋读书生活

王利器争朝夕斋读书生活:王利器(1911- ),四川江津人。编审、文史学家。七岁发蒙,读《四书》、《五经》等,死记硬背,遂养成锲而不舍的习惯。少年时,曾摘《荀子》“书为晓者传”一语,颜其书斋曰“晓传书斋”。晚年用毛泽东词易..

林焕平读书

朱雯·罗洪读书

朱雯·罗洪读书:朱雯(1911- ),字皇闻,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文学翻译家、作家。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任中学教员、大学教师及报刊编辑,积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着译甚多,译有《凯旋门》、《流亡曲》等,着有《动乱一年》..

张舜徽读书

张舜徽读书: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自学成才。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张氏学问渊博,识断精审,这与他一生刻苦读书是分不开的。他主张为学读书应循序渐进,不可浮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研究要由小..

谭其骧读书

谭其骧读书:谭其骧(1911- )字季龙,浙江嘉兴人。1930年暨南大学历史系毕业。1932年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30年代历任辅仁、燕京、清华等大学教职。1934年协助顾颉刚创办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为宗旨的禹贡学会,并执编《禹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