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史学三大考史名作

乾嘉史学三大考史名作:

指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和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三书。

这三部着作是代表性的史考体史籍,反映了清代兴盛考据学的成就,是后人研究二十四史的重要资料。《廿二史考异》100卷是钱大昕(1728-1804)治史的结晶。

全书所考上起《史记》,下讫《元史》,包括历代纪传史22种。

主要内容为文字校勘、典制考释和名物训诂,同时对于各史体例得失、历代人物史事也有所评述。

钱氏对史料的审核极为细致缜密,并能运用金石铭文印证史书或以经证史,为晚清考据学的变革开启端绪。但该书也存在烦琐之弊,使作者的史学思想未能尽情发挥。

赵翼(1727-1814)的《廿二史札记》是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分别对我国历代正史加以评述和考订。该书的突出特点是详于一代治乱兴衰,注意总贯诸史,评其得失。

赵氏对各时代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排比,按专题比事,然后加以综合分析,揭示政治利弊兴衰、荣辱得失。但该书缺乏“直书”,对清王朝禁毁政策畏惧颇深,损害其思想性。

王鸣盛(1722-1791)的《十七史商榷》也产生于乾隆时代,其内容有文字校勘,也有有关典章制度、事件人物、史书优劣的考证与评论。该书是“十七史”入门之书,对于初学纪传史的读者,可起到指导门径的作用。

但是,作者在考证史事时不免繁琐,评论人物事件也不免偏颇,尤其是作者尊经、求古的保守思想极大地限制了他的史学思想。

为您推荐

史学双璧

史学双璧:指汉代司马迁着的《史记》和司马光着的《资治通鉴》。《史记》130篇,撰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前91年),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起于传说的黄帝,迄于汉武帝,首尾跨时三千年左右,于战国、秦、汉..

古罗马最早用拉丁文写成的一部史学着作

古罗马最早用拉丁文写成的一部史学着作:是古罗马学者加图(公元前234-公元前149)撰写的《罗马历史源流考》。该书又译为《起源》,全书共七卷,已佚。只能从其他古典作家的作品中知其梗概。前三卷追溯罗马和其他意大利城邦的..

西欧第一部较为详备的史学理论着作

西欧第一部较为详备的史学理论着作:是法国历史哲学家丁·波丹(1530-1596)着的《理解历史的方法》。该书1566年出版。作者认为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此观点后来影响到孟德斯鸠和英国历史学家柏克尔,形成了西..

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

中国史学名着题解

中国史学名着题解:①钱穆着。1973年台北三民书局出版。该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主要历史着作,内容包括《尚书》、《春秋》、《春秋三传》、《左传》(附《国语》、《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西方史学名着要目

西方史学名着要目:郭圣铭编。附于其编着的《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之后。编者在书目前指出,所列举的只是西方史学名着中的一部分,“读者要进一步熟悉西方史籍的目录,可参阅美国历史学会所编之《史学文..

十种青年应读的史学书

十种青年应读的史学书:丁守和编。载《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第2期。被推荐的十种史学书书目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着)、《史记》(司马迁着)、《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着)、《中国思想通史》(侯外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