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书

书书书:

周越然(1885-?)着。

中华日报社1944年初版,为该社《中华副刊丛书》之一。共40篇,是谈古今书事的随笔,结集前曾在报刊上刊载。实系继《书林清活》之风格主题的一部书话集。

周氏原名周之彦,浙江吴兴人。

毕业于上海复旦公学。曾先后任职于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商务印书馆和编译所。

系南社社员之一。生平喜收藏小说、词话等书,乃以“言言斋”名室。

着有《版本与书籍》、《六十回忆》等。曾在该书中自述:“余本拟以‘××读书志’为题,后见其中所包含者,‘闲’书过多,‘正’书过少,未免太偏,故改用今名。……余幼年未曾注重国学,本不能作文,更不能制序,所以书此者,因书不可无序也。”(《自序》)该书开篇《余之购书经验》,谈与“书估”关系和买书经历,颇为有趣。《黄氏五跋》则推介“黄跋”旨趣,与唐弢、西谛等有共识:“黄荛圃之着名,半为校刻、半为题跋也。……黄氏跋语之善,善在亲切而富于人情,……余终好黄氏之跋语,终以其言多趣味、近人情而百读不厌也。”《瓶说》则专谈着名禁书《金瓶梅》,并发挥道:“瓶书是一部社会小说,描写一‘流氓’之发迹及其家庭之丑事也。吾国人之似西门庆者,即由‘大郎’而变成‘大官人’、由‘管些公事’而‘结交官场’者,太平时有之,战争中亦有之,都市中有之,乡村内亦有之——无时无之,无地无之——可知瓶书里详述当时之代表者,然亦可谓骂尽古今之‘恶少’也。……盖作者深痛衰世人情之虚伪、政治之□□,故发苦言以为警戒耳!”末篇《书·书·书》则提及美国牛顿(Edward Newton)着有《聚书之乐》、《聚书之愉快》和《最巨之书》等四部书,“其中所言,皆西洋买卖古书之轶事,足供吾人参考之处不少”。其余如《古书一叶》、《版本》、《古之判语》、《太上感应篇》、《李氏焚书》、《青楼韵语》、《中山诗话》和《吴平斋家训》等,均明快可读,富有教益。

为您推荐

读书与欣赏

读书与欣赏:叶君健着。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本书汇集了80年代初作者所写的部分文章,为若干译着所写的序言和作者自己对于读书生活的回忆以及从事翻译工作的体会。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向人们介绍了如何阅读和欣赏文学..

读书乐

读书乐:林景渊编。台北书评书目出版社1986年初版。该书“环绕着买书、藏书、读书、写书、编书的主题”(隐地《享受读书的快乐》),是台湾爱书读书人士的阅历纪实,也是他们买书着书的经验之谈。凡24篇,均选自《书评书目》杂..

读书的情趣与艺术

读书的情趣与艺术:(英)培根等着,林衡哲、廖运范编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出版。该书在台湾初版时原为两部,即编入《新潮文库》第7种的《读书的艺术》(叔本华等着,林衡哲、廖运范译。收录29篇,附有汤玛斯·曼等9位着名..

毛泽东读史

作家与书的故事

作家与书的故事:隐地着。台北尔雅出版社1985年出版,为《尔雅丛书》第170种。是作者为台北《新书月刊》“作家与书的故事”专栏所写文章的结集(从创刊号起连载24期),凡收录林海音、白先勇、王鼎钧、琦君、林双不、席慕蓉..

读书的艺术

读书的艺术:张之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张之(张维平)系江苏镇江人。自幼酷爱读书学习。青少年时代从军,在军旅生活中坚持自学。写作甚勤,出版有《名人读书百法》、《多梦的年华》等书。该书作者在搜集大量材料的..

毛泽东怎样读书

毛泽东怎样读书:石玉山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出版。该书是作者学习与研究毛泽东读书与实践生活的随笔,旨在探寻读书生活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是如何成功地影响着毛泽东,使其“由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最终成为一代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