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1893-1964)着。

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中华书局1983年再版。汤氏字锡予,湖北黄梅人。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18年赴美留学,1922年获哲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等校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1949年后曾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

1964年在北京逝世。着有《隋唐佛教史稿》、《印度哲学史略》、《汤用彤学术论文集》、《魏晋玄学讲义》等。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他抗战前在多年授课的讲义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分上、下册。

上册阐述:(1)汉代佛教,内容包括佛教入华的诸种传说,永平求法传说考证,《四十二章经》考证,汉代佛法之流布等;(2)魏晋南北朝佛教,内容包括佛教玄学之滥觞,两晋之际名僧与名士的交往,佛教流别,传译求法与南北朝佛教等。下册阐述佛教的南统、北统;南北朝佛教的撰述流派等。

该书“供给了关于中国佛教史的一些比较可信的材料。它提出了中国佛教史发展变迁的一般线索,它也还揭露了中国佛教史上某些重要的现象。”(《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重印后记)在我国佛教研究领域,该书是一部很重要的着作。

其《魏晋玄学论稿》(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包括九篇文稿:《读人物志》、《言意之辨》、《魏晋玄学流别略论》、《王弼大衍义略释》、《王弼圣人有情义释》、《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谢灵运辨字论书后》和《魏晋思想的发展》。

均写于1938年到1947年之间,除《言意之辨》没有正式发表外,其它均发表于当时的报纸杂志。该书是我国较早研究魏晋玄学的着作。在资料和观点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它提出若干可以注意的资料,指出了这一时期思想史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言意之辨’)。”(《魏晋玄学论稿·小引》)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为您推荐

《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

《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蒋述卓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版。17.5万字。共9章。分别论述佛家心性学说对中国文人创作心理的影响、佛教法身论对中国艺术传神论的影响、佛教禅宗对中国艺术独创论的影响、佛教禅学..

《唐音佛教辨思录》

《唐音佛教辨思录》:陈允吉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9月版。21万字。汇录作者关于佛教与唐代文学之关系的研究论文12篇。包括《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略辨杜甫的禅学信仰》、《从〈欢喜国王缘〉变文看〈长恨..

《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

《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陈洪着。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17万字。分4部分:佛教与古典小说、佛教与中国诗歌、佛教与散文、佛教与戏剧。从佛学角度观照、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兼学术性和知识介绍于一体。从文学创作主..

《唐代文学与佛教》

《佛教与藏族文学》

《佛教与藏族文学》:丹珠昂奔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12月版。14.8万字。分9章,内容包括:佛教浸入前的藏族文学、佛教浸入藏族文学的历史原因、以佛教文学为主体的印度文学对藏文学的影响、藏族文学中的神佛宗教者形..

印度佛教最早的一部故事集

印度佛教最早的一部故事集:是古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前485)的《佛本生经》,又称《本生经》,属于经藏之《杂藏》(《小阿含》)。全书共有546个故事。实际上其编成年代,大部分韵文当不可早于公元前3世纪,而多数..

中国最早的佛教着作

中国最早的佛教着作:是东汉末牟融所着的《理惑论》,亦称《牟子理惑论》。(一作牟子博,讹传为牟融)。牟子,苍梧郡(今广西)人。全书37篇。内容是针对佛教传入中国后在社会上引起的种种反响、疑难,分别予以解答和反驳。文中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