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谓只学习不加思考则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则空泛而不实。学与思结合是孔子教学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原则。《韩诗外传》卷六:“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徐干《中论·治学》:“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
- 欢迎来到文学网!
大人之学: 理学教育用语。宋朱熹分学校教育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称小学为“小人之学”,其任务是:“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
品题: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后汉书·许劭传》:“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李太白集·与韩荆州书》:“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邵雍《..
效验: 王充提出的求知评人方法。他说:“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论衡·薄葬》)。“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论衡·知实》)。意谓知识和理论必须通过实际效果检验,凡符合客观事实,取得效果的就是..
由博反约: 儒家提倡的教学和治学原则。孔子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含有“由博反约”的意思。《孟子·离娄下》加以发挥:“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博”,即宽广;“约”,即简要。意谓广博地获取知识..
选学: 指研究、传授《文选》的学问。《文选》对文学教育影响深远。早在隋唐之际,研习《文选》已成专门学问。唐代以诗赋取士,《文选》被奉为圭臬,人手一编。杜甫作诗训示子弟要“熟读《文选》理”。至宋代,此风不衰,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