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始

四始: ①《诗经》之“四始”。历来众说不一:(l)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诗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唐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曰:“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2)指“风”、“小雅”、“大雅”、“颂”之首篇。《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3)指《大雅》之《大明》,《小雅》之《四牡》、《南有嘉鱼》、《鸿雁》
等四篇、《诗·关雎·序疏》引《诗纬汎历枢》:“《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巳,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 ②《书经》之“四始”。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书》:“《仲虺之诰》,言仁之始也。《汤诰》,言性之始也。《大甲》,言诚之始也。《说命》,言学之始也。”③指正月旦日,为岁、时、月、日四者之始(见《史记·天官书》张守节正义。

为您推荐

惺惺

惺惺: 理学概念。警觉、警醒,保持对封建道德名教的自觉性。朱熹说:“‘惺惺’乃心不昏昧之谓,只此便是敬。心若昏昧,烛理不明,虽强把捉,岂得为敬”(《宋元学案·晦庵学案》上)。理学家认为,保持警觉,须主敬存养。如张拭说“夫敬..

坐言起行

坐言起行: 谓言论必须可行,后引申为言行必须一致。《荀子·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明清之际颜元反对理学家“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提倡“实学”,认为“明道不在诗书章句,学不在颖悟诵读,而期如孔门博文..

啬: 爱惜;保养。道家修养方法。《老子·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如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意为..

六术

居敬穷理

居敬穷理: 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语本《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按理学家解释,居敬为排除私欲、物欲,收敛此心。穷理为穷究事物之所以然与所当然。二者不可分割。朱熹说:“吾儒之..

践形

践形: 孟子用语。践,履也。形,形色。指人性体现于形色。《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朱熹注:“惟圣人有是形,而又能尽其理,然后可以践其形而无歉也。”焦循正义:“形色即是天性  惟其为人之形、人..

图难于其易

图难于其易: 道家用语。《老子·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又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 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喻学习应从细微处着手,循序渐进,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