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海(720—814)

怀海(720—814): 唐代僧人。俗姓王,福州长乐(今属福建)人。依慧照出家。后参学于马祖道一。道一卒,便往新吴(今江西奉新)百丈山传讲禅学,世称“百丈禅师”。每逢讲法毕,大众已出,却唤回问“是什么?”以提醒学人反省,此法被称为“百丈下堂句”。以禅学与律学之不同,遂创立禅院丛林,制定《禅门规式》(后称《百丈清规》)。禅院不立佛殿,只设讲学法堂。每逢说法,两序雁行立听,宾主问答,激扬宗要。还运用禅学于劳动实践,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规制,本人则“作务执劳,必先于众”。并规定了“普请”(集众作务)等种种禅院事务的规定。后世不断续补增订,已非百丈原来面貌。主要著述现存有《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各一卷。

为您推荐

陆修静(406—477)南朝

陆修静(406—477)南朝: 宋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属浙江)人。出身土族,笃好文籍,旁究象纬,通辟谷之术,乃弃家修道。宋文帝元嘉末(453)被请入宫讲经说法,后南游至庐山建观。宋明帝即位,召迎之建康。居北郊天印山崇虚馆著述讲授。..

慧能(638—713)

慧能(638—713): 亦作“惠能”。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俗姓卢,原籍范阳(今北京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少幼丧父,家境贫困,以卖柴为生。听人诵《金刚经》,遂生寻师之念。后赴黄梅参见弘忍,作“行者”,在难房舂米。逢..

安世高

安世高: 东汉末僧人。名清,以字行。原安息国太子,父死,让国与叔,出家为 僧,博综经藏,尤精小乘佛教阿毗昙学说和禅法理论。汉桓帝建和初年(147)经西域至洛阳译经,为佛经汉译的创始人。先后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

寇谦之(365—448)北魏

神秀(606—706)

神秀(606—706): 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北宗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早年博览经史。唐武德八年(625)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五十岁时,至蕲州黄梅县双峰山东山寺见弘忍,服劳六年以求法。得忍器重,命为上座,令为“..

哲赫林耶

哲赫林耶: 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公开的”、“响亮的”。一译哲合林耶。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之一。因主张高声念诵“齐克尔”(赞颂词),亦称“高声派”或“高念派”。又因其以甘肃定西官川为传教基地,也称“官川门宦”。清乾..

张鲁(?—216)

张鲁(?—216): 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之孙。字公祺,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任盖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后率徒占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近三十年。使其组织更加严密,自称“师君”。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设“义舍”于路,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