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1249—1293): 元教育家。一名骃,字梦吉,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其住室
名“静修”,学者称静修先生。保定容城(今河北徐水)人。史称其“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元史·刘因传》)。初从国子司业砚弥坚学习章句训诂,后攻研宋学,崇周敦颐、邵雍。至元十九年(1282)荐于朝,擢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在学宫督教近侍子弟。未几,以母疾辞归。从此隐迹乡野,家居教授。弟子造其门者,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在北方,与许衡齐名。提倡“士希贤,贤齐圣”。认为民与圣贤在人性上并无区别,都禀有“五常之性”,“材无不全”,后来所产生的“学术之差,品节之紊”,乃“异端之害惑之也”。经过“读大圣大贤惠世之书”,分别正邪、诚伪;通过静修,“不与物接”,专一而不动心,皆可以由贤入圣。在读书的次序上,主张先读《六经》、《论语》、《孟子》,然后依次读史及诸子书。认为“古无经史之分”。著有《静修文集》、《丁亥集》、《四书精要》、《易系辞说》。
为您推荐
黄叔英: 元学官。字彦实,慈溪(今属浙江)人。学者称戆庵先生。黄震子。少负异才,经史百氏无不成诵,尤邃于经术。素以躬行为本。历晋陵、宣城、芜湖三学教谕,曾为和靖、采石两书院山长。以家学教授于闽越,受业其门者,皆卓然有立..
郑玉(1298—1358): 元教育家。字子美,学者称师山先生。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幼敏,性嗜学,既长,博览《六经》,尤邃于《春秋》。绝意仕进,而勤于讲学授徒,受业门人甚众,居室至不能容,学者相与筑师山书院而肄习。认为培养人才应“以..
柳贯(1270—1342): 元学官。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婺州路浦江(今属浙江)人。师事金履祥,学性理之学,并躬行实践。一生好学不倦,凡《六经》、百氏、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举为江山县儒学教谕,延祐四年(1317)授..
周仁荣: 元学官。字本心,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父敬孙,宋太学生,师事王柏,受朱熹之学。仁荣承其家学,又师杨珏,陈天瑞,治《易》、《礼》、《春秋》,并工为文章。被荐为处州美化书院山长。书院偏处山中,人不知学,曾举行乡饮酒礼,推..
陈澔(1260—1341): 元教育家。字可大(一说可火),号北山,又号云住,人称经归先生。南康路都昌(今属江西)人。系江州陈氏义门后裔,朱熹四传弟子。陈氏世代注经,名著于乡。继承家学,崇程朱理学。成《礼记集说》,该书对有关教育篇章注释..
刘壎(1240—1319): 元学官。字起潜,号水云村,江西南丰人。入元隐居教学,晚年为生活所迫,任建昌路学正、延平路学教授。继承陆九渊心学,认为道生万物,心摄天地,心即太极。在认识论上,主张“心观万物”,“我既是我,观者是谁?”心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