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574—648): 唐经学家、教育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善于文词,通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等五经,兼通天文历算。居家教授。隋大业初,以明经高第,为河内郡博士。炀帝召
儒官集东都,因议论为天下儒官之冠,补太学助教。唐武德年间,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年间,为国子司业,拜祭酒,侍讲东宫。太子有过,辄争规不已。太宗观释奠(祭祀先圣)时,令讲经。与魏徵等共修《隋书》。贞观十二年,任国子祭酒兼东宫侍讲,受命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撰《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融合南北经学家见解,消除儒学内部宗派对立,使儒学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因多人参撰,训释难免有缺失,诏令修订,然后颁行天下,成为国家规定的教材,科举以此取士。著有《孔颖达集》五卷,另有《孝经章句》。
为您推荐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
马嘉运(?—645): 唐经学家、学官。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县西北)人。少时出家为僧,还俗后攻治儒学,善于议论。贞观初,隐居白鹿山,四方来受业者达千人。贞观中,历官太学博士、弘文馆学士、崇贤馆学士、国子博士,参与撰《文思博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①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谚有‘巧息妇做不得没面崱饦’与‘远井不救近渴’之语。陈无己用以为诗云:‘巧手莫为无面饼,谁能救渴需远井。’遂不知为俗语。”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即使能干的人也办不成事..
褚无量(645—720): 唐学官。字弘度,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人。专心攻读经史,尤精《三礼》与《史记》。举明经,历任国子博士、司业,兼脩文馆学士。开元初为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建议增补校订内府文籍,诏以东都乾元殿为修书处,他任..
薛收(592—624): 唐初学者。字伯褒,蒲州汾阳(今山西万荣西南)人。从名儒王通受业。王通死后,与姚义等录师生问答,仿《论语》,编为《中说》。唐初为秦王府主簿,助李世民讨群雄,献计破窦建德。军还,受天策府记室参军,以本官兼文学馆..
敲门砖:①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后以“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