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624—705): 武周皇帝。公元 690——705 在位。名墨。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唐永徽六年(655)高宗立为皇后。上元元年(674)进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改国号为周,称圣神皇帝。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时国家政局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有所增加。长期住东都洛阳,改称神都。政权机构及百
官名称全部更改,以示更新。为维护既得权位,对付政治上反对派,使用酷吏,鼓励告密,罗织罪名,屡兴大狱,往往滥杀无辜。不重儒学。国子祭酒,多授诸王及驸马都尉,“博士、助教,惟有学官之名,多非儒雅之实”。使学校长期处于荒废状态。提倡佛教,曾下诏定佛教在道教之上,致二教互相攻讦。注意广延人才。垂拱元年(685),令内外九品以上官及百姓,皆可“自举”。永昌元年(689),又定制举八科:“抱梁栋之才,可以丹青神化;蕴韬铃之略,可以振耀天威;资文德之身,可以奖训风俗;践孝友之行,可以劝率生灵;抱儒素之业,可以师范国胄;蓄文藻之思,可以方驾词人;守贞亮之节,可以直言无隐;履清白之操,可以守职不渝。”选取的原则是:“取人以器(用其专长,不求全备),求才务适”。据传,“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雄阳门,亲自临试。张说对策,为天下第一”(《唐语林》卷四)。又首创武举。始行殿试之制。
为您推荐
徐文远(50—623): 隋唐之际经学家、学官。名旷,以字行,洛阳偃师(今属河南)人。家贫不能自给。其兄卖书于肆,日阅之,因博通《五经》,尤明《左传》。曾在太学与名儒沈重议论经义,为沈重所叹服。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皆从受..
唐太宗(599—649): 即李世民。李渊次子。隋大业十三年(617),策动其父起兵反隋。唐建国后,封秦王,统乓扫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即帝位,改年号为贞观。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僵武修文。加强中央集权,修..
徐之才: 北齐名医。丹阳(今安徽宣城)人。父以医术知名江南。年十三,召为太学生。曾随豫章王综出镇江都,后入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以善医术召居南馆。精内外科,用药有效,通经史而善辩,朝野称誉。封昌安县侯。北齐时,自散骑常..
隋文帝(541—604): 即杨坚。隋朝建立者。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任大丞相,总揽朝政。大定元年(581)废静帝自立,建国号隋,都长安。全国统一。改革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九品以上地方官,皆由吏部任免,加强..
张雕武: 北齐经师、学官。中山北乎(今河北完县东南)人。早年好学,曾千里从师。遍学《五经》,尤明三传。后从事教学,弟子从远方来就读者常以百数,以强辨为诸儒所信服。北齐武成帝时任通直散骑常侍,又任琅邪王俨博士,为讲儒学。..
辛彦之(?一 691): 隋学官。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博涉经史。在北周为中外府礼曹、中书侍郎、少宗伯。在隋为太常少卿、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后为随州、潞州刺史,皆有惠政。撰有《坟典》、《六官》、《礼要》、《新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