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78—139):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今属河南)人。出身望族。少时善文辞,游学至京师,入太学,贯通五经六艺。精思于天文、阴阳、算术、历法之学,尤其善为精巧器械。造浑天仪,又造候风地动仪,为世界上最早的遥测地震仪器。著《应问》,驳斥鄙儒指责其贪习“孤技”,强调“人各有能,国艺受仕”,只知死守一术,不能变通者,无异于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研究抨击当时儒者争学图谶,虚妄惑众之风,建议“收藏图谶,一禁绝
之”。反对举孝廉试章句、奏牍的作法,认为应以孝行为首要选拔标准。曾以太史令,参与东观校书,收拾遗文,尽力补缀。著有《周礼训诂》及诗文三十余篇多已不存。后人辑存《张河间集》。
为您推荐
李固(94—147): 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今属陕西)人。少时好学,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学识广博,并好结交英贤。顺帝时,以对策多所纳用,任为议郎。后历任荆州刺史、将作大匠、大司农。冲帝即位,拜为太尉。因反对宦官、外戚擅..
张霸: 东汉经师。字伯饶,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幼时知孝让,出入、饮食符合礼制,乡人号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后随樊鯈受《严氏公羊春秋》,并博览五经。以樊鯈所删《严氏春秋》仍多有繁辞,又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为“张氏..
左雄(?—138): 东汉官员。字伯豪,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人。安帝时举孝廉,征拜议郎。顺帝时官至尚书令,多次上疏论时政。建议崇尚经术,缮修已荒废的太学,为顺帝所采纳。顺嘉元年(132)太学建成,奏请“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
鲁丕(38—112): 东汉经师。字叔陵,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沉静好学。年七岁,与兄鲁恭昼夜诵读之声不绝。十二岁,兄弟均居太学,习《鲁诗》,不事交游,独自钻研,为诸儒称赞。兼通五经,教授《鲁诗》、《尚书》,为当世
名儒。章帝即..
杨震(?—124): 东汉大臣。字伯起,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少时好学,从太常桓郁学《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有“关西孔子杨伯起”的赞语。客居胡城,教授数十年。年五十始出仕州郡。举为茂才,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等职..
郭躬(?—94): 东汉官员。字仲孙,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时传习父业,精通西汉杜延年所创“小杜律”。收徒讲授,弟子常有数百人。后为郡府吏员。永平中,以明晓法律,入朝议法,多为明帝所纳。任廷尉。决狱断刑,以宽平为务。列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