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前 521—前 490):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末鲁国人。安贫乐道,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与闵子骞等同列孔门“德行”科。孔子赞其“好学,不迁怒,不貮过”。子贡称其“闻一以知十”。问仁于孔子,答以“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他终日不言若愚,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称颂孔子循循善诱,使他“欲罢不能”。相信圣贤可学而至,自谓“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公上》)。当代学者或认为他有避世倾向。《庄子》书中引述有关他的资料凡十见。其中“心斋”、“坐忘”之论,明显反映受道家影响。早卒,孔子恸哭,叹曰:“天丧予!”又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从汉代开始,位居孔门弟子之首。山东曲阜有“颜庙”。
为您推荐
冉雍(前 522—?): 孔子弟子。字仲弓,春秋末鲁国人。出身贫贱。学行精进,器识开阔;与颜渊等同列孔门“德行”科。孔子称其“可使南面”(任诸侯)。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又问如何识别贤才,孔子说“举尔所知..
冉有(前 522—?): 孔子弟子。名求,字子有,春秋末鲁国人。多才艺。与子路同列孔门“政事”科。性谦逊,尝对孔子说“非不说(悦)子之道,力不足也”(《论语·雍也》)。孔子问弟子之志,他回答,纵横数十里的小国,他去治理,三年可达到富裕;至..
宰予(前 522—?): 孔子弟子。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善为说辞,与子贡同列孔门“言语”科。孔子对他督责甚严。他反对“三年之丧”(父母死,守孝三年),认为“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主张改为一年。孔子斥为“..
闵损(前 536—前 487): 孔子弟子。字子骞,春秋末鲁国人。与颜渊等同列孔门“德行”科。尤以孝行受到孔子的表扬。传说他被后母虐待,以芦花为衣。父怒欲去其妻。他劝阻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少言语,然“言必有中”。..
管仲(?—前 645): 春秋时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颍上(颍水之滨,在今安徽)人。少家贫,曾经商。后由鲍叔牙推荐,齐桓公任为相。执政四十年,辅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曾对政事、教育进行改革。率先建立士..
五灯会元: 佛教禅宗史书。宋僧普济编,共二十卷。“五灯”指《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由于“五灯”多重复之处,故普济删繁就简,合五为一。以禅宗语录形式,主要汇辑了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