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

《伐檀》:

《硕鼠》 《诗经·魏风》中的两个篇名。

《伐檀》是一首伐木歌,从劳动者伐木的情景引出对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生活的严正斥责。《硕鼠》用吞食谷物的大老鼠来譬喻贪得无厌的反动统治者,强烈表示了人民寻找理想中乐土的愿望。

两诗都采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抒发了对奴隶主的憎恨情绪,突出了阶级剥削的深重和阶级对抗的尖锐,因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名篇。

为您推荐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反抗,加深了英、美等国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美国逐渐卷入反法西斯的斗争,1939年冬,美国国会修改了“中立法案”,1941年3月,美..

力扬(文学)

力扬:【生卒】:1908—1964【介绍】: 诗人。原名季信,浙江青田人。早年学习绘画,兼学写诗,“九·一八”事变后,流亡上海,参加左翼文化运动。抗战后不久,出版诗集《枷锁与自由》,后至重庆,参加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并任..

《琵琶行》

《琵琶行》: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元和十年(815),宰相被刺,主谋是藩镇割据势力,白居易率先上表请求严捕凶手。权臣诬为“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秋天,写成《琵琶行》,借一长安艺女的凄凉身世,抒写宦途失意的愤懑。“弦..

丁易(文学)

于逢(文学)

于逢:【生卒】:1915—【介绍】: 小说家。原名李兆麟,原籍广东台山,生于越南海防。1934年回广州,开始发表散文、特写。1936年到上海。抗战开始后,先后在广州、桂林、柳州等地当报刊编辑和中小学教员,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

虽:连词。或表示让步,下一分句常有“而”、“然”、“独”等词同它呼应,可译作“尽管”、“虽然”。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或表示假设,可译作“即使”、“纵然”。如:“虽杀臣,不能绝也。”(..

丁玲(文学)

丁玲:【生卒】:1904—1986【介绍】: 小说家。原名蒋社文,字冰之,湖南临澧人。四岁丧父,由从事小学教育的母亲抚养大。曾在湖南常德女子帅范学校、桃源女子师范学校和长沙周南女子中学读书。1921年进上海平民女子学校。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