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美学观念。先秦道家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语出《老子》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希声”,即无声,或者说是听不见的声音。《老子》十四章道:“?听之不闻名曰希。”老子的本意,是借“音”(音响、音乐)作比喻来说明“道”的特性。在老子看来,“道”是一种超感官的终极存在,是人的视、听等知觉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本体性对象。恰如老子经常用“无”、“朴”、“素”、“淡”等概念描述“道”一样,听之不闻的“大音”正意味着“道”的浑一性、形上性。因此,在老子哲学中,“大音”即是“道”,是那个隐藏在现象之后的本体;而与“大音”概念相对的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音响、音乐,则相当于本体赖以显现的事物和现象。“大音希声”这一命题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论的意义,在于指出或者说隐含了这样的思想,即最高层次的美是超言绝像的,是浑一不可分解的。一方面,美的显现固然离不开具体的表现媒质;另一方面,对美的把握、领悟又必须有所超越,而不能止于具体对象。
为您推荐
排律:中国古代诗歌体裁。近体律诗的一种,指每篇超过四韵(八句)的长篇律诗。“排”是排比的意思,是说它的体式特点是按照八行体律诗的黏对规则和中间的对仗形式一联联排比下去,因篇幅超过普通律诗的八行定式,故又称“长律:”。..
古体诗:中国近体诗形成以前,除骚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又称古诗:、古风:。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
李广田:,中国散文作家。号洗岑,曾用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卒于云南昆明。本姓王,从小过继给舅父,改姓李。1923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0年前后开始发表作..
悲剧: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发源于古希腊,由春季祭祀酒神仪式上的酒神颂演变而成。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显示出精神价值。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
大历十才子:中国唐朝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古今风谣》:中国古代民谣集。明代杨慎编纂。清代同治刻本共2卷。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成书于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是中国较早的民间歌谣专集。编者从历代书籍及有关文献中搜罗摘引时谣、童谣、韵语,共收民谣28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