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新闻)

中国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纸和印刷术都发源于中国,为报纸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出现了“邸报”,是地方政府驻京官邸为传达帝王诏书、任免官吏以及臣僚奏章等消息而手抄发布的册页式的原始官报。10世纪前后,出现了印刷的邸报,或称“朝报”或“京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不同于官报的私家“小报”,刊登邸报所没有的内容以至市井琐闻。这种小报在各个朝代都被当局禁止,但在私下广为流传。
中国近代报纸始于19世纪初叶,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先在马六甲等地,然后在中国沿海城市创办华文报刊,宣传基督教义、西方文明并介绍中国情况,力图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阅读兴趣。这种外国人办的报纸很快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仿效,一开始就带有政论报纸的色彩。清末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创办了政论性报刊由沿海城市迅速向内地传播,从舆论上推动了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其中尤以梁启超的政论文章名震一时,对后来的中国报刊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报刊异军突起,在保皇与革命问题上与改良派报刊展开激烈论战,革命派报刊由于顺乎时代之潮流而占了上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主义者报刊勃起,虽不断遭到查禁,但仍改头换面继续出版。抗日战争前后,中共报刊继续发展。革命根据地在物质条件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各自出版了大量报刊,并成立新通讯社和延安广播电台。在国民党统治区重庆、桂林等地,国民党报刊数量不少,与中共党报《新华日报》以及民主党派的报纸形成对峙局面。
1949以后,中国大陆新闻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减退。“文革”后迅速繁荣,到1990年报纸已达1486种,1991年又增至1600种,期发约8600万份,年发153亿份以上,期刊1991年达6500种,年发行量近20亿册。
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至台湾,台湾的新闻事业有所发展,由日本占领时代只剩下的1家日报增至数10家。1951年6月,台湾当局实行“报禁”。1951年至1960年,台湾的报纸一直固定为31家。1988年1月1日起,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报禁”,新闻机构大量涌现,至1989年6月报纸已达97家。当局核准的通讯社达153家,其中大多数是专业性的规模极小的供稿机构,核准的各种杂志3976家,广播电台33家,电视台3家。
中国广播事业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南京政府,规模较小。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从首都到省市、地区和县均建立了广播电台或广播站,到1990年共有广播电台635座,广播站2525座。广播覆盖率占全国人口的74.7%,全国收音机拥有量25123万架。平均每百人22架。大陆电视事业从1958年起步,至1990年共有电视台510座,电视覆盖率79.4%,电视机拥有量18546万架,平均每百人16.2架。

为您推荐

新闻伦理学

出版时间:1993-09 新闻伦理学 : 美国克劳福特(Nelson N.Clouford)著。作者在本书中除了探讨报纸出版的商业道德问题(主要是广告业的道德)以外,主要结合社会对报纸的种种指责,分题论述了报人应有的职业标准。作..

新闻学原理

出版时间:1993-09 新闻学原理 : 日本小野秀雄(1885~1977)著。1947年东京堂书店初版,为日本权威性新闻理论专著。对于新闻的本质,作者主张“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判,是用最短时距的..

战后新闻史

出版时间:1993-09 战后新闻史 : 日本新井直之著。新井直之(1929~ )是日本著名新闻学者,曾任共同社文化部次长、科学部长、编辑委员、调查部长等职,现为日本创价大学教授。著有《大众传播日志》《现代新闻广播批..

新闻学总论

实际应用新闻学

出版时间:1993-09 实际应用新闻学 : 中国邵飘萍(1884~1926)著。1923年9月由北京《京报》馆附设的昭明印刷局出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作者是中国20年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尤以采写内幕新闻和时评..

新闻学集成

出版时间:1993-09 新闻学集成 : 中国管翼贤(1899~ )著。曾任《实报》和时间通讯社社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投敌当了汉奸。本书于1943年3月由北京中华新闻学院出版,为抗日战争时期敌伪新闻学方面的代表作。作者..

新闻理论基础

出版时间:1993-09 新闻理论基础 : 中国甘惜分(1917~ )著。198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出版的第一部新闻理论专著。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了中国报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