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人忆旧(新闻)

大公报人忆旧:周雨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本书是原《大公报》人回忆文章的合辑,共38篇,分三部分。第1部分回忆《大公报》的经营管理;第2部分回忆《大公报》的编辑采访和业务;第3部分是对上海、天津版《大公报》的回忆;第4部分是关于重庆版《大公报》的情况;第5部分回忆张季鸾、胡政之、王芸生三位《大公报》主笔;第6部分是评价性论文。主要篇目有:王芸生和曹谷冰的《新记公司〈大公报〉的经营》、李清芳的《发行工作40年》、贺善徽的《大公报的抗日言论》、曹世瑛的《从练习生到外勤课主任》、姜钟德的《在大公报报编副刊的经历》、唐振常的《上海大公报忆旧》、王文彬的《重庆大公报遭国民党劫收前后》;梁厚甫的《美国人怎样看大公报》等。

为您推荐

公报派

公报派 : 19世纪90年代出现于澳大利亚的一个文学流派。《公报》1880年在悉尼创刊,主要创始人是海因斯和阿基布尔德。他们宣传激进主义,提出“澳大利亚属于澳大利亚人”的口号,团结了一批作家,形成..

《万国公报》(广学会)

《万国公报》(广学会):1889年《万国公报》复刊,成为广学会机关报,刊期由周刊改为月刊。仍由林乐知主编。在1896年维新前后,发行量曾高达38400份,1903年发行量达5.4万多份。成为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1907年5月30日林月..

新记大公报公司

新记大公报公司:1926年9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三人也被称作大公报“三巨头”。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总经理,张季鸾任总编辑。新记大公报公司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方针为方针经营..

《大公报》(天津)

《大公报》(香港)

《大公报》(香港):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中资背景)报纸的阵地。现如今的《大公报》的报道立场与其他大报相比,政治色彩较为浓厚。已经偏..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万国公报》1895年北京。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报纸。康有为独承经费,梁启超主持笔政。委托民间报房木板雕刻,随报房所印《京报》一并免费送京官阅读,两天一期,发行量多达3000份左右,引起强烈反..

《新记大公报》

《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的新记公司接办而复刊。吴鼎昌独资5万元自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季鸾人总编辑兼副经理。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人之旨趣》,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