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斯曼,J.-K.

    于斯曼,J.-K. : 法国小说家。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荷兰人,母亲是法国人。中学毕业后,在法学院修业两年。1868年进法国内政部工作,直至1898年退休。于斯曼的文学活动分两个时期,前期他是自然主义的拥护者,后期是现代派的先锋。在被称为自然主义宣言的以左拉为首所编的《梅塘晚会》(1880)六人集里,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背上背包》,写他在普法战争中短期的行伍生活。自然主义时期中的作品有《玛特,一个妓女的故事》(1878)、《华达尔姊妹》(1879)、《巴黎速写》(1880)、《同居生活》(1881)、《浮沉》(1882)等。这些作品内容颇多涉及饮食男女,对官能感受的追求,具有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在肮脏猥亵的情节中有时表露出极其突出的"黑色幽默"。在艺术上观察精细,形象逼真,墨重色浓,具有佛兰德画派的特色。1884年出版的《逆流》是他的最重要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中有一定的地位。主人公德艾散特断定文明的本质就在于永远远离自然和现实生活,他嗜读波德莱尔、魏尔兰、马拉梅等象征主义先驱的作品,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完全人为的神秘的精神世界。从此,于斯曼的创作转入后一阶段。1891年出版的《在那儿》,主角杜达尔发觉自然主义走进了一个堵死了的隧道,他认为他个人只有转向神秘才有出路。1895年发表的《上路》是作者皈依天主教的开始,随后发表的《大教堂》(1898)和《献身修道院的俗人》(1903),表达了他对天主教的神秘和象征的憧憬以及他在修道院的生活。
  于斯曼的画评《现代艺术》(1883)和《某些画家》(1889)表现出他独具慧眼的鉴赏力。德加、塞尚、萨洛等当代名画家在成名之前,他就给予很高的评价。
  1903至1907年,于斯曼曾任龚古尔学院第一届主席。

为您推荐

伊沙拉·阿曼达恭

伊沙拉·阿曼达恭 : 泰国作家。毕业于曼谷教会学校,后担任记者,并从事文艺创作。曾任泰国记者协会主席。1958年因从事进步活动被囚禁,后入《每日新闻报》工作。1958年曾与西巫拉帕一起访问中国。   伊沙拉·阿..

伊斯法哈尼,A.F.

伊斯法哈尼,A.F. : 阿拉伯阿拔斯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又称伊斯巴哈尼。生于波斯伊斯法罕。为伍麦叶家族后裔,信仰什叶派教义。在巴格达长大。青年时代曾到过巴士拉、库法、小亚细亚等地。最后死于巴格达。他的..

尤哈斯,G.

尤哈斯,G. : 匈牙利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1906年毕业于布达佩斯大学匈文拉丁文系。当过中学教师和新闻记者。1918至1919年匈牙利两次革命期间在塞格德地区任职。革命失败后,他始终站在工人阶级一边,因而在人..

英厄曼,B.S.

《以斯帖记》

《以斯帖记》 : 《旧约全书》的一卷,古希伯来人的一部小说,描写犹太女子以斯帖在波斯王宫中为本民族斗争而取胜的故事。这篇小说作于公元前 2世纪,技巧娴熟,借古喻今,用历史故事来鼓励当时在安条克暴君统治下的希..

伊瓦洛,S.

伊瓦洛,S. : 芬兰小说家。原姓英格芒,生于芬兰最北部的索丹屈拉一个牧师家庭。父亲去世后,随家迁居奥鲁。在赫尔辛基大学专攻历史,毕业后当过记者。1894年获文学博士衔,1936年获教授衔。90年代初写了许多反映知识..

永井龙男(1904~  )

永井龙男(1904~  ) : 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青少年时代酷爱文学,在《文艺春秋》等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排字工的故事》(1920)和《黑色的饭》(1923)。1930年加入新兴艺术派俱乐部。1927年进文艺春秋社任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