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茨,S.

    伦茨,S.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小说家。1926年 3月17日生于东普鲁士马祖里地区的吕克。父亲是公务员。他曾加入希特勒的青年团,战争结束前不久被征入伍,在纳粹军队崩溃时逃往丹麦。战后在汉堡攻读英国文学、德国文学和哲学。1950年为《世界报》副刊编辑。1951年起成为职业作家,定居汉堡。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赞同社会民主党纲领。在艺术上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不赞成艺术为政治服务,主张艺术为道德服务。他认为作家应该是社会弊端和群众疾苦的知情人和代言人,不应该置身现实之外。他初期的创作曾受托马斯·曼、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福克纳、特别是海明威的影响。
  伦茨的第一部小说《空中群鹰》发表于1951年。他的成名之作《德语课》(1968)是战后西德流行较广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取材于画家埃米尔·汉森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作画的真实事件,分析了长期被作为"德意志品质"来宣扬的"忠于职守"思想。一个警察为忠于职守而严格禁止画家作画,战后还在没收和焚毁他的画;而警察的儿子却帮助画家,一次因从展览会上偷走他的画而成为"少年罪犯"被送进教养所,在德语课作文时回忆了这件往事。
  伦茨的重要小说还有《与影子的决斗》(1953),写一个德国上校重访非洲战场,受到良心谴责。《激流中的人》(1957)写一个老潜水员担心被辞退而涂改证件上的年龄反而被辞退。《面包与竞赛》(1958)写一个运动员坎坷的一生。《满城风雨》(1963)提出了战争罪责问题。长篇小说《榜样》(1973)写 3个教育工作者四处搜寻可以编入书中的"榜样"而不可得,真正的榜样有待读者在生活中追求。《家乡博物馆》(1978)写一个地毯工人看到过去的纳粹省长被选为家乡博物馆的馆长,亲手把博物馆付之一炬,表示他对历史的本质和意义的怀疑。
  伦茨的短篇小说集《苏莱肯村曾经如此多情》(1955),是作者给妻子描绘童年情景的20个故事。其他短篇小说集还有《雷曼的故事》(1964)、《汉堡人物》(1968)、《嘲讽的猎人》、《败兴的人》(1965)、《爱因斯坦在汉堡横渡易北河》(1975)等。他还著有剧本和广播剧多种。

为您推荐

罗登巴赫,G.

罗登巴赫,G. :   比利时法语诗人。生于图尔奈,1874年入根特大学研究法律。1877年发表第1部诗集《家庭与田野》。1878年去巴黎进修,回国后发表第 2部诗集《悲伤》(1879),注意表达内心感情。其中一首《小盒子》叹..

雷扎奇,V.

雷扎奇,V. :   捷克作家。生于布拉格一个马车夫的家庭。曾任国家统计局职员,《人民报》、《劳动报》编辑。解放后曾任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社长。30年代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顺风播种》(1935)描写第一次世..

吕西阿斯

吕西阿斯 : 古希腊演说家。他的父亲原籍西西里叙拉古城,后定居雅典。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酒宴,就是在吕西阿斯的哥哥波莱马尔科斯家里举行的,他的父亲、两个哥哥和他本人都曾参加。   吕西阿斯曾在著名修辞..

伦茨,J.M.R.

雷伊莱斯,C.

雷伊莱斯,C. :   乌拉圭小说家。曾长期旅居西班牙。他的作品常以乡村生活为题材,反映传统观念和进步思想的矛盾。创作技巧上受现代主义的影响较深。著有长篇小说《塞维利亚的魅力》(1922)和《加乌乔弗洛里多..

罗稻香(1902~1927)

罗稻香(1902~1927) : 朝鲜小说家。本名庆孙,又名罗彬。汉城人。曾赴日本半工半读。1921年以在《东亚日报》连载长篇小说《幻戏》成名,小说描写一个知识妇女的命运。1922年与洪思容等人创办刊物《白潮》。他的前..

旅美派文学

旅美派文学 : 由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主要是黎巴嫩和叙利亚作家所组成的现代阿拉伯文学流派。又称“阿拉伯侨民文学”。由于黎巴嫩在历史上曾作为叙利亚的组成部分,所以也有"叙美派文学"之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