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顿

    板顿 : 又名"马来民歌",是一种四行体的诗歌,广泛流行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具有悠久的历史,为马来民族固有的诗歌形式。板顿多为四言一句,隔句押韵;每句由8至12个音节组成,格式齐整,韵律严谨,重顿挫,富有音乐节奏感,可合乐歌唱。板顿的前两句是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后两句才是意之所在。但二者之间并无意义上的必然连贯,有时只是为了从韵脚上引出下文。板顿取材广泛,以抒发恋情者居多,由青年男女求爱时唱和而成。此外,感于哀乐、谏事而发的也不少,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马来民族还喜用板顿进行讽谏,不少具有讽喻意义的板顿诗句后来成为历代相传的格言和谚语。板顿诗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在现代诗歌里,仍经常可以看到板顿的旋律和节奏。

为您推荐

巴西利奥·达·加马,J.

巴西利奥·达·加马,J. : 巴西诗人。生于米纳斯吉拉斯州。曾在里约热内卢耶稣会学校和圣何塞神学院求学,后去葡萄牙和意大利留学。曾在罗马的一所神学院任教,并加入意大利文艺团体"罗马阿卡迪亚"。1769年在葡萄..

鲍德温,J.

鲍德温,J. : 美国黑人作家。出生在纽约市黑人聚居区哈莱姆。他的父亲是不受教区供养的穷牧师,有子女9人,他是长子。因家贫受教育不多,主要靠自学。12岁发表一篇描写西班牙革命的短篇小说,以后一直练习写作歌曲和..

班扬,J.

班扬,J. :   英国散文作家。出生于农村劳动人民家庭,父亲是补锅匠。他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很早就继承了父业。内战时期,他于1644至1646年参加了议会军队,接触清教徒运动和社会各阶层人物,对他以后的宗教信仰和文..

班纳吉,T.

巴苏,B.

巴苏,B. : 孟加拉语诗人、作家、戏剧家。早年办过手写的刊物《进步》。著有短篇小说集《艾拉和奥拉》,长篇小说《当荷花开放的那一天》(1933)、《黑风》(1942)、《小树枝》(1946),诗集《伤心话》(1925)、《囚徒之..

班纳吉,R.

班纳吉,R. : 孟加拉语作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他对孟加拉语文学的主要贡献是他创作的几部历史小说,其中重要的有:描写莫卧儿帝国末期故事的《萨桑卡》,讲述莫卧儿帝国遭到毁灭的《忧伤》,铺陈莫卧儿帝国兴起的..

《百喻经》

《百喻经》 : 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即《百句譬喻经》,原文尚未发现。译本署僧伽斯那撰,求那毗地译,译者是中天竺(印度)和尚,译于南齐时(公元5世纪)。书末说,"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华(花)鬘竟"。可能本书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