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亩地》

    《三十亩地》 :

小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真实反映了加拿大经济危机时期的社会现实。故事的主人公穆瓦桑继承了三十法亩土地,他和家人辛勤劳动,终于用汗水换来财富和声望。这三十亩地对穆瓦桑来说既是母亲又是情人,他对她倾注了全部爱情和毕生精力。但他渐渐上了年纪,变得不如年轻时那么精明强干,加之天灾人祸,最后他被迫离开经营了一生的三十亩土地,投奔在美国做工的儿子。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老人无法返回家园,只得在异国他乡过着孤独贫困的生活。

《三十亩地》以主人公接替叔叔成为三十亩地的主人开始,又以他的孙子准备接替他的儿子成为三十亩地的主人结束。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主人却换了一代又一代,但他们都摆脱不了春播秋收、春华秋实的规律。不过在这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循环当中,作者描绘了正在发生的变化,那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老一代可以把土地原封不动地交给后代,却不能让子孙一成不变地接受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小说的结构很有特色,四个部分的标题分别为一年的四季,不仅象征着主人公人生的不同阶段,而且与当时的加拿大,特别是魁北克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相吻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和战争时期农业空前繁荣,而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彻底毁灭了主人公返回故乡的梦想。

作品还显示了兰盖的语言天分。他词汇丰富、准确,语言流畅,句子结构严谨。他使用的包括方言在内的语言符合人物特点,增加了作品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


为您推荐

弗朗兹,F.M.

弗朗兹,F.M. : 生于商人家庭。从图尔库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并晋升为教授。芬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开拓者。他一生都用瑞典文写诗,但是采用芬兰民歌的格律和形式,因而仍能体现芬兰的民族特色。诗作格调清新,感..

白璧德,I.

白璧德,I. : 生于俄亥俄州戴顿,卒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父亲从医,11岁时母亲去世。青少年时代常寄居亲戚家中,辗转多地生活。1885年进入哈佛学院,1889年以优等生成绩毕业。1891年,赴法国高等研究院短期访学,..

《玉牡丹》

《玉牡丹》 : 小说以细腻的笔法记录了华人家庭如何在一块陌生的土地上挣扎求生存的生活经历。尽管崔维新不懂中文,但他对自己在温哥华唐人街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留恋和回忆。故事以20世纪30~40年代的唐..

戈代,Ph.

科恩,J.

科恩,J. : 生于俄罗斯维堡。父母是居住在圣彼得堡的德国人。科恩上学时来到芬兰,一下子就被芬兰文化所吸引,他决定选择芬兰语为自己的主要语言,并且开始用芬兰语撰写作品。 科恩的诗歌收集在《诗》里,于18..

阿斯彭斯特罗姆,W.

阿斯彭斯特罗姆,W. : 生于瑞典中西部达拉纳省的一座农庄。出生不久父亲便死于西班牙流感。在故乡读了6年书。上学之余,在森林和工厂干活补贴家用。1945年大学毕业后,一度成为晚报的评论者和快报的专栏作..

朱里厄,P.

朱里厄,P. : 生于梅尔市的一个新教世家。朱里厄受家庭影响,年少时学习神学,后游学英国与荷兰,1660年返回法国,继承父亲衣钵当了牧师。1674年,他进入色当学院讲授神学与希伯来语,还为挚友P.贝尔争取到一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