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西善藏

    葛西善藏 :

生于日本青森县中津轻郡弘前松森町(今弘前市),父亲当时是米商中介。1889年,全家移居北海道。1891年又移居青森县。1893年,葛西善藏入青森县五所川原小学,随着搬家又转学到碇关小学。1902年母亲去世后,葛西善藏来到东京,一边卖报纸一边上夜校。1903年,葛西善藏赴北海道做列车员,后转到营林署工作。

以从事文学写作为志向的葛西善藏到东京后,在东洋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做旁听生,与作家舟木重雄和广津和郎等相识,后成为同人杂志《奇迹》的成员。1912年,葛西善藏在《奇迹》创刊号发表小说《哀父》,开始崭露头角。葛西善藏生活贫困,常靠借贷度日,在极度困难的生活中往返于故乡和东京,却笔耕不辍。1918年发表短篇小说《携子》,描写一个贫困小说家的悲惨境遇。1919年他在新潮社出版了创作集《携子》,确立了作家地位,但却很难养活家人。在20世纪20年代,他因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获称“新秀作家”。

1923年,为疗哮喘,他借住镰仓建长寺的塔头宝珠院库房,结识浅见花,后与之同居。1924年发表短篇小说《湖畔手记》,叙写一个贫穷作家逃离家庭,怀着对妻子的负疚感从事写作的故事。年近四十时,葛西善藏的写作几乎成为口述笔记,其作品多由作家嘉村矶多记录。晚年住在东京今世田谷区三宿一带,肺病加重。年仅41岁,即病逝。

除上述作品外,其作品还有《同伴》《父亲的葬礼》《坏孩子》《柯树叶》《吐血》和《弱者》等。

葛西善藏的作品几乎都是短篇小说,且几乎均为取材于自身现实生活的私小说,是作者贫病交加、惨淡一生的自画像,内容多充满哀愁、辛酸和痛苦,包涵着对金钱支配一切的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憎恨。被认为是日本大正中期至昭和初期的私小说、心境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有“早稻田的志贺(直哉)”之称。

为您推荐

内向的一代

内向的一代 : 得名于1971年3月文艺评论家小田切秀雄在《东京新闻》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其认为最近的新人作家和评论家只想在个人范围内寻找作品真实感,具有脱离意识形态的特点,是“内向性文学的一代”。..

《苦海净土》三部曲

《苦海净土》三部曲 : 三部曲分别为《苦海净土:我们的水俣病》《神明的村庄》与《天之鱼》。《苦海净土:我们的水俣病》原名《海天之间》,1965年12月至1966年年末连载于杂志《熊本风土记》,1969年出版单..

加贺乙彦

加贺乙彦 : 生于东京,外祖父野上八十八是医生、发明家。195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曾在此校精神科、脑研究所、东京拘留所医务部等工作。195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60年获得东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广岛札记》

大伴旅人

大伴旅人 : 出身曾一度掌控军权的中央豪族大伴家族,父亲为壬申之乱(672)时的功臣大伴安麻吕,长子为和歌诗人大伴家持。得益于父亲的功勋和名望,大伴旅人官至中纳言,并被委任为征隼人持节大将军而镇压了隼人..

辻邦生

辻邦生 : 生于东京。父亲辻靖刚是一名记者,同时也是萨摩琵琶演奏家。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科,后又考入大学院,师从渡边一夫,专攻法国文学。毕业后在立教大学、学习院大学等校任教。曾任日本艺术院会员。辻..

《我之春》

《我之春》 : 作于文政二年(1819),约完成于文政三年。成书之后,长期以稿本的形式传存于世。嘉永五年(1852),信州中野的白井一之自费将其雕版印行,后经江户神田书肆多次重印,《我之春》得到广泛传播。一茶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