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岬》

    《岬》 :

原刊于日本文学期刊《文学界》1975年第10期。以日本被歧视部落人的生活为背景,表现出安稳、平实的日本主流社会表象下掩藏的阴暗与不平等。

小说主人公竹原秋幸是个私生子,生活在母亲与继父竹原繁藏组成的新家中。他远嫁名古屋的姐姐芳子、24岁时自杀早逝的哥哥郁男、嫁给工程队工头的姐姐美惠是母亲跟已患病去世的第一任丈夫西村所生,而他的异母妹妹——一个妓女,则是秋幸的亲生父亲浜村龙造的女儿。

小说将对秋幸个人成长的描述融于对“路地”文化关系特质的揭示中,以主人公秋幸的血缘意识、地缘意识为中心,展示出表面平静如常的现代日本社会里,背负历史命运艰难前行的被歧视部落人的悲剧与反抗,同时也生动刻画出人物对土地、对劳动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反映出纪州地区特别的社会风貌。

小说1976年获第74届芥川奖,中上健次也因此成为日本“二战”后出生的作家中首位芥川奖获得者,《岬》成为其成名作。同时,《岬》也是中上健次开启“路地”世界书写的标志性作品。“路地”原意是胡同、窄巷,中上健次以此指代一个特别的生活世界,即以故乡新宫“被歧视部落”为原型的虚构场域空间。《岬》与其后的长篇小说《枯木滩》(1977)、《天涯海角 至上之时》(1983)并称“路地三部曲”,三部作品有着相似的人物和生活世界。虽然《岬》开启了中上健次的路地书写,但到短篇小说集《千年愉乐》(1982),“路地”的被歧视部落背景才逐渐明确。在《岬》中并未明示“路地”便是部落民的居住地,但小说中“人活成狗模样”的纪州作为古贱民的生存之地,增添了小说人物悲剧命运的宿命感。

《岬》形式上类似日本传统的私小说,然而在对人物不动声色的描摹中,渗透着性、暴力、复仇等丰富的文学主题,是一部试图改写日本文学传统,蕴藏着中上健次创作可能性的现代小说力作。

为您推荐

《我之春》

《我之春》 : 作于文政二年(1819),约完成于文政三年。成书之后,长期以稿本的形式传存于世。嘉永五年(1852),信州中野的白井一之自费将其雕版印行,后经江户神田书肆多次重印,《我之春》得到广泛传播。一茶生前..

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 : 起初,他最明显的特征是善用诈术。当人们想减少给神的献祭时,他设法欺骗宙斯,帮助人类。他把献祭的牛破开,将所有好的部分堆到一起,用牛的皮和肚子覆盖;全部骨头放到另一堆,表面盖上网油,让宙斯..

《复合污染》

《复合污染》 : 1974年10月至1975年6月连载于《朝日新闻》。1975年4月,新潮社出版单行本上卷,之后与同年7月出版的下卷合为单行本。内容大致分为5部分,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由255个小章节组成,分别描写了5..

秋山骏

石牟礼道子

石牟礼道子 : 生于日本熊本县天草市,不久便随家人移居水俣市。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水俣实务学校(今水俣县立高等学校),毕业后担任代理教师。1958年凭借诗歌创作正式步入文坛。她的作品题材广泛,不仅..

卡赞扎基斯,N.

卡赞扎基斯,N. : 生于克里特岛的赫拉克利翁城,当时此岛还处于土耳其占领之下,卒于从中国回国途中。1897年革命战争时离开家乡,1902~1906年间在雅典攻读法律,1907~1909年间在巴黎学习哲学。回到雅典后开始翻..

与谢芜村

与谢芜村 : 生于摄津国东成郡毛马村(今大阪市都岛区毛马町),卒于京都。20岁前后来到江户,22岁时师从夜半亭早野巴人,以“宰町”为俳号创作俳谐。宽保二年(1742)巴人去世后,游历关东、东北等地。宽保四年,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