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巴拉伤怀诗》

    《西巴拉伤怀诗》 :

原文中的“伤怀”一词取自高棉语,哭泣之意。用在文学体裁上就是思念情人、恋人、爱人的伤怀诗。传说西巴拉被流放到洛坤后写成这部作品。诗中有许多句子自称为“西”,这是此诗出自于西巴拉之手的最重要的证据。但若断言这部作品为西巴拉所作,也有许多不通之处。仔细审视这部作品的诗句和用词就可以发现,它的用词比帕纳莱时代古老得多,而和大城王朝初期语汇很相近。再者,这部作品是用克隆丹诗体写成的,这是大城王朝初期,即德来洛加纳国王时期流行的诗体,而帕纳莱时期全国流行克隆素帕诗体,用过时的诗体来写作,也不符合西巴拉标新立异的风格。所以这部作品是否真为西巴拉所做一直是文学史家研究的一个课题。

这部作品有克隆丹体120节,莱体序诗1节,韵脚时有不衔接之处,可能有缺失。

全诗以描绘京城阿尤塔亚(大城)的建筑和风光开头,之后写到走水路来到一个名叫卡诺泊的集镇(据艺术厅版本),思念起恋人给内心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诗中所出现的作者恋人的名字为西朱拉腊,这是帕纳莱国王的王妃之名,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娘巴朗做了贵妃之后的名字,也有人说是西巴拉借用此名嘲讽、诟骂后妃。集镇卡诺泊并不是洛坤城,诗中也没写到作者是否到了目的地。后部分也可能有缺失。最后的结尾诗和文中之诗不一样,语汇较新。

西巴拉的伤怀诗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叙事诗。一般的叙事诗,故事是已有的,它们或取材于佛本生故事,或取材于摩诃婆罗多(大史诗),取材于民间传说的只有《帕罗长诗》。因此在人物的塑造上和情节的构筑上,诗人的“创作”不多,诗人的努力多在于外部,即诗的表现形式上。而伤怀诗则不同,它是真正的抒情诗,它没有已摆在面前的故事、情节、人物供作者加工利用,而全凭自己的创造。与泰国的故事叙事诗比较起来,伤怀诗是集颂歌、哀歌、挽歌、情歌之大成的一种完全的抒情创作。

《西巴拉伤怀诗》个性鲜明,感情浓烈,具有反抗精神,想象丰富,诗句优美、辛辣,所以深受读者喜爱,流传很广,影响很大,成了后世特别是曼谷王朝初期诗人效法的样板。

为您推荐

《帕罗长诗》

《帕罗长诗》 : 这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深受人民喜爱的长篇叙事诗,但它为何人所作,作于何时,泰国文学史家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它产生于帕纳莱国王时期(1656~1688),但是丹隆亲王考证:帕纳莱时代人..

西巫拉帕

西巫拉帕 : 生于曼谷的一个职员家庭,卒于中国北京。父亲早亡,童年是和母亲、祖父母一起度过的。小学毕业后曾进入一所少年军事学校,后转入曼谷一所有名的贵族学校贴西林中学,这便是他后来的长篇小说《向..

《三国》

《三国》 : 在泰文版本出现之前,随着中国移民的迁入,三国故事已在泰人的一定范围内流传,并深受喜爱,但因没有蓝本,故事不太完整。曼谷王朝一世王委托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人昭披耶帕康(浑)组成两个班子,一个班..

奥·乌达恭

《玛纳斯》

《玛纳斯》 : 是一部反映吉尔吉斯族抵抗外族侵略、保全民族生存、捍卫民族尊严的宏大民族抗争史。从公元10世纪始,吉尔吉斯人屡遭侵犯,反抗侵略的征战从未间断过。频繁的征战中涌现出许多能征善战、战..

阿萨西立·探马错

阿萨西立·探马错 : 华欣人,生于曼谷。幼时家境小康,后来父亲的船在海上沉没,家产丧失殆尽,生活困顿。他先只读到中学,成年后做过国家统计局的雇员,到边远地区做过测绘工作。后来才读大学,在《沙炎叻评论周..

克列茨瓦尔德,F.

克列茨瓦尔德,F. : 生于卡德林纳,卒于塔尔图。农奴家庭出身。当过教师和医生。潜心研究民间文学,从事文化启蒙运动。他继承民主主义启蒙学者F.R.菲尔曼的遗志,完成了爱沙尼亚人民史诗《卡列维波埃格》(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