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茨洛瓦,T.

    文茨洛瓦,T. :

生于克莱佩达,1960年毕业于维尔纽斯大学立陶宛语言文学专业,后在塔尔图大学深造。1977年因政治异见被迫流亡,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书,1980年起落脚耶鲁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1985年在该系获博士学位,后成为耶鲁终身教授。他自20世纪70年代起写诗,先后出版诗集《语言的标记》(1977)、《冬日的交谈》(1997)、《带棱的空气》(2002)、《交叉路口》(2003)和《白色底片》(2008)等,其诗既抒情又理性,既细腻又严谨,被视为俄国白银时代阿克梅派诗歌的现代传人。作为一位诗人学者,他也有多种学术著作面世,如文集《不稳定的平衡》(1986)、《希望的形式》(1999)、《宴席上的谈伴》(1997)、《论布罗茨基》(2005)、《维尔纽斯人物志》(2006)等。托马斯·文茨洛瓦通过其诗歌写作和学术研究,将立陶宛文学、波兰文学和俄国文学的元素融为一体,被视为波罗的海当代诗歌和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2011年,诗人荣获中国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颁发的“金藏羚羊奖”。维尔纽斯设有文茨洛瓦父子博物馆。

为您推荐

茹马巴耶夫,M.

茹马巴耶夫,M. : 生于北哈萨克斯坦州,卒于阿拉木图。1917年毕业于沙皇俄国奥姆斯克中等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开始写诗,1912年在喀山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哈萨克语出版首部诗集《晨星》。诗歌《不幸者》《无..

达甫隆,H.

达甫隆,H. : 生于撒马尔罕。毕业于国立塔什干大学新闻学系。曾服役于苏军驻德部队,后供职于多家出版社,2000~2004年任乌兹别克斯坦议会议员。1979年发表乌兹别克语诗集《挚爱太阳》《市内苹果树》及历史..

多涅拉伊蒂斯,K.

多涅拉伊蒂斯,K. : 生于乡村,1731年进入柯尼斯堡教会所属拉丁语学校,1736年进入柯尼斯堡大学研习神学,毕业后当过教师和校长,后成为路德教会牧师。在学校任教时开始诗歌创作,1765~1775年间写成长诗《一年四..

艾特玛托夫,C.

阿依毛额托夫,J.

阿依毛额托夫,J. : 生于沙皇俄国帕夫洛达尔州,卒于莫斯科。历任乡村教师、报社编辑、希姆肯特师范学院院长、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哈萨克斯坦现代小说、戏剧奠基人之一。因遭权贵迫害于1929年被拘捕,1931..

爱沙尼亚文学

爱沙尼亚文学 : 爱沙尼亚人民从12~13世纪以来,经常遭受异族的入侵与统治。最初的文学是民间口头创作,1535年用爱沙尼亚文出版了路德新教的教义问答,19世纪中叶民族文学才开始诞生。爱沙尼亚民族文学的创..

科斯坚科,N.

科斯坚科,N. : 生于基什尼奥夫,毕业于雅西大学,曾任《比萨拉比亚生活报》编辑,在比萨拉比亚于1940年并入苏联后任《十月》杂志编辑,因对苏联民族语言政策表示不满被流放西伯利亚,1956年恢复名誉。1934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