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让,M.

    巴让,M. :

生于军人家庭。1940年加入共产党。乌克兰科学院院士。1923年起发表作品。早期诗集有《第十七巡逻队》(1926)、《雕刻的幽影》(1927)、《建筑》(1929)。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受形式主义影响较多,30年代的作品如长诗《哈姆雷特之死》(1932)、《热情三部曲》(1933)等虽然使用的语言仍然比较抽象,但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成分逐渐加强。长诗《不朽》(1937)中塑造了基洛夫的形象。长诗《父亲们和儿子们》(1938)、《母亲们》(1939)表现了内战时期的英雄人物。卫国战争时期的作品如诗集《斯大林格勒纪事》(1943)、诗歌《宣誓》(1941)、长诗《丹尼尔·加里茨基》(1942),均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生活为题材的组诗《英国印象》(1949),获1949年度斯大林奖。巴让的诗歌以政治观察敏锐、富于哲理、思想深刻和形式简练为特色。


为您推荐

斯科沃罗达,H.

斯科沃罗达,H. : 生于波尔塔瓦省一并不富裕的哥萨克家庭,就读于基辅马吉拉学院。1750~1753年随使团出访波兰、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回国后在佩里亚斯拉夫学校教授诗学,自1759年起在哈尔科夫学院教授人文..

加拿大的“第一民族”

加拿大的“第一民族” : 早在欧洲白人殖民者登陆北美之前, 以印第安人为主的原住民就已经长期生活在今天被称为加拿大的这块土地上了。1982年,加拿大宪法定义了“原住民”的广义概念,包括印第安人(条约..

莫尔达哈里,T.

莫尔达哈里,T. : 生于阿拉木图。毕业于国立哈萨克斯坦大学。曾任多家报刊编辑、哈萨克斯坦作协书记处秘书。1954年发表诗歌处女作《致乌克兰姑娘》,1957年出版首部诗集《大学生作业本》。60年代起先后..

塔歇,J.-C.

雷科夫,M.

雷科夫,M. : 出身于铁路工人家庭,1917年毕业于罗加乔夫市中等师范学校。1919~1922年服役,参加过苏波战争。1953年成为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1962年获得白俄罗斯人民作家称号。雷科夫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 : 在《媒介即信息》(1967)一书中,麦克卢汉以媒介为标准,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部落社会(口语媒介)——脱部落社会(印刷媒介)——地球村(电子媒介)三个阶段。新媒体的到来让地球村的设想..

塞福林,S.

塞福林,S. : 生于今卡拉干达州,卒于阿拉木图。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同年被捕,关入奥姆斯克监狱,次年成功越狱后返乡。历任多家报刊编辑、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