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捷尔马赫,M.

    斯捷尔马赫,M. :

生于贫农家庭。1933年于文尼察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农村当中学教师。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第一本诗集《早安》(1941)反映了青年人的劳动和生活。卫国战争期间入伍负伤,开始当战地记者,发表诗集《为了灿烂的朝霞》(1942)、《春天到来之前》(1942)、《自由的乌克兰必将生存!》(1944)等,这些诗篇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在乌克兰科学院艺术、民间创作和民族学研究所工作,后成为专业作家。长篇小说《大家族》包括第一部《在我们的土地上》(1949)和第二部《大熟荒地》(1951)。《大熟荒地》获1951年度斯大林奖。《大家族》展示了20世纪20~40年代乌克兰农村的巨大变化和乌克兰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给他带来广泛声誉。继而发表长篇小说《人血不是水》(1957)与《面包和盐》(1959),前者描写乌克兰农村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后者则反映1905~1907年革命。这几部小说组成三部曲,于1961年获列宁奖。

60~70年代,较重要的作品有《真理与歪理》(1961)、《丰盛的晚会》(1967)、《怀念你》(1969)、《四个浅滩》(1979)等。斯捷尔马赫熟悉乌克兰农村和民间文学,作品富有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创作中吸收了许多民间语言的成分。1972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为您推荐

阿赫玛德·马赫穆德

阿赫玛德·马赫穆德 : 生于南部大城市阿瓦士,在家乡完成初级和中级教育后,进入军校。1953年“八月政变”之后,被捕入狱。在狱中,拒不写悔过书,坚决不向巴列维政权低头,因此被关押了很长时间,由此落下严重的..

莫赫森·马赫马尔巴夫

莫赫森·马赫马尔巴夫 : 生于德黑兰的贫寒家庭,8岁起就开始当学徒,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和母亲,从事过13种不同的职业。15岁起,莫赫森·马赫马尔巴夫就自己组织游击队,从事反巴列维政权的地下政治活动。17岁时..

马赫穆德·都拉特阿巴迪

马赫穆德·都拉特阿巴迪 : 生于霍拉桑省萨布兹瓦尔市。童年在农村度过,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做过各种各样的杂活,比如放牧、修鞋、剃头、在工厂当学徒等。到德黑兰后先是在一家印刷厂做码字工,后在一家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