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雷尔,P.

    博雷尔,P. :

生于里昂一个破产的移民贵族家庭。博雷尔中学毕业后学习建筑,但是他的大胆革新在复辟后的社会里不受欢迎,因而在七月革命前夕转向新闻业和文学团体,怀着共和主义者的信念为浪漫主义事业而战斗。

博雷尔最初发表了诗集《拉普索迪》(1832),接着发表的《尚帕维尔》(1833)包括7个“不道德的故事”,主题是罪恶、强奸和自杀,从而为自己树立了“狼人”的形象。他出色地翻译了D.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1836)。1839年发表了他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部作品《普蒂法尔夫人》,以夸张的虚构揭露了君主专制政体的流弊和腐败。然而这篇小说化的史诗却并不成功,他因而在19世纪40年代又转向新闻业,主编《撒旦日报》,并为《艺术家》杂志撰写剧评。

1846年,博雷尔贫困潦倒,在T.戈蒂耶的帮助下到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担任监察员。他勤奋地工作了10年,1856年被免职后隐居在为自己建造的小城堡里。因在非洲被日光照射过度,他过早去世。

为您推荐

博斯凯,A.

博斯凯,A. : 生于乌克兰敖德萨。博斯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布鲁塞尔上大学,1941年成为纽约《法国之声》的编辑部秘书。他随后参加美国军队,站在盟军一边作战,参加了柏林举行的四方会议,1951年定居法国后..

勒鲁,G.

勒鲁,G. : 生于巴黎,卒于尼斯。曾随父母去诺曼底上中学。1886年父母去世后,回到巴黎攻读法律,取得律师资格后,主持《巴黎回声报》和《晨报》的司法专栏,同时作为记者报道案件。1894~1906年环游世界,尤其是报..

劳勒,R.

劳勒,R. : 生于墨尔本的一个工人家庭。13岁离开学校进工厂做工。出于对艺术的强烈兴趣,业余时间一直坚持到艺校学习演戏,并尝试剧本创作。10年后离开工厂,当上一名业余演员、舞台监督与剧作家。1949年,他..

博里,J.-L.

吠陀

吠陀 : 主要是指4部吠陀本集:《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耶柔吠陀本集》和《阿达婆吠陀本集》。这4部吠陀主要是诗体,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至前1000年,使用的语言是吠陀语。它们是吠陀时代婆罗门..

博纳富瓦,Y.

博纳富瓦,Y. : 生于图尔,卒于巴黎。博纳富瓦1941年通过数学和哲学会考,进入普瓦捷大学攻读数学、历史和哲学。1943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经常接触超现实主义作家,后于1947年与之分道扬镳。他的第一部诗集《..

吕芬,J.-Ch.

吕芬,J.-Ch. : 生于布尔日。吕芬的父亲是兽医,母亲在巴黎工作,他则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他中学毕业后进入医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深造,成为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医生。他积极投身于人道主义事业,作为“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