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伊德·苏尔坦普尔

    萨伊德·苏尔坦普尔 :

生于萨布日瓦尔,1959年左右来到德黑兰。到德黑兰后,接触到左翼组织“安纳西塔”剧团的人员,苏尔坦普尔思想由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走上左翼革命道路,创作左翼革命诗歌,其诗歌基本都发表在《安纳西塔》杂志上。1968年,苏尔坦普尔出版了诗集《米拉的声音》。这部诗集歌颂游击战争,充满了强烈的战斗色彩,进攻、冲杀、鲜血、枪林弹雨之类的字眼扑面而来。比如《阿高贾里》一诗歌颂了在阿高贾里地区进行战斗的游击队战士,诗中“火焰、红色、死亡、伤口、尸体、咆哮、战士、小分队”等字眼随处可见。《在与世隔绝中我如何歌唱》一诗中“鲜血”这个词出现16次,此外“匕首、死亡、红色、红星、荆棘”等字眼也频繁出现。《此刻,在困难旁,我歌唱》一诗“鲜血”出现7次,并且“战士、咆哮、进攻、匕首、刺刀、子弹、死亡、白骨、战马、旗帜、燃烧、红色、革命”等字眼充斥了整首诗歌。因此,与1941~1953年的左翼革命文学相比较,“游击队诗歌”表现出强烈的鼓动性、进攻性、战斗性。诗集《米拉的声音》代表着“游击队诗歌”的开始。

尽管苏尔坦普尔坚决反对巴列维政权,但是在伊斯兰革命之后,由于他持左翼思想并参加有关活动而在1981年遭被捕入狱,几个月后被处死刑。

为您推荐

苔菲,N.A.

苔菲,N.A. : 生于沃伦省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卒于巴黎。父亲是律师,犯罪侦察学教授,《司法公报》杂志的出版人和编辑。母亲是法国人,酷爱诗歌,熟知欧洲文学。姐姐M.A.洛赫维茨卡娅是诗人。苔菲自幼受到良好..

西格斯,A.

西格斯,A. : 生于美因茨一个犹太古玩商人家庭,卒于柏林。1919~1924年在海德堡、科隆学习艺术史、历史、哲学和汉学,1924年获博士学位。1928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33年被捕,后逃往法国。1940年经马赛流亡墨西..

竹内好

竹内好 : 生于日本长野县南佐久郡臼田町。1931年进入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科学习,1932年游学北京,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浓厚兴趣。1934年7月,从东京大学毕业。为了改变当时日本传统汉学“重古典、轻现代..

《弓箭手阿拉什》

布莱丁格,J.J.

布莱丁格,J.J. : 生于苏黎世。大学学习神学和语文学。1720年被授予神学教职。自1730年起因主编新版《七十士译本》(圣经旧约的希腊文译本)而获得认可。自1731年起在苏黎世的卡洛林学校任教,讲授希伯来语..

田德里亚科夫,V.F.

田德里亚科夫,V.F. : 生于沃洛格达州,卒于莫斯科。父亲是人民审判员。童年在农村度过,1941年中学毕业后参军上了前线,1943年受伤后复员,做过中学教师和波多西诺夫区共青团书记。1945年到莫斯科,进入全俄国..

《伊德里斯哈的家》

《伊德里斯哈的家》 : 出版于1991年。主题思想是伊斯兰革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小说所有的场景都发生在伊德里斯哈家族的一所大房子里。这所大房子居住着三代人:祖母佐列哈、独身生活的女儿娜伽、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