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

    《爱弥儿》 :

副标题是《论教育》,是一部夹叙夹议、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全书分为5卷,叙述爱弥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各个时期。卢梭把人按年龄分为5个阶段,分别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的教育原则。

第1卷论述的是2岁以前的婴儿,是尚无自我意识、不会说话和只有感觉的时期。卢梭反对把婴儿包裹在襁褓里,提倡母乳喂养,主张让儿童自由活动。第2卷论述的是约2~12岁的儿童,他们的感觉能力有所发展,不过还缺乏思维能力,因此要锻炼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应该让他们学会忍受身体的痛苦,克制自己的欲望。在12岁之前绝对不要读书。老师要严于律己,谨言慎行,成为学生的楷模。第3卷论述的是12~15岁的少年,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对他们主要进行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和独立判断的能力。第4卷论述的是15~20岁的青年,他们的身体发育成熟,产生了情欲,这是人的第二次诞生,要对男女青年进行道德教育和爱情教育,包括正确的性教育,培养他们善良的情感、意志和判断能力。这一卷还包括专章“萨瓦牧师的信仰自由”,系统地阐述了卢梭的自然宗教观。第5卷叙述接受过自然教育的爱弥儿从农村返回了城市,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并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女子教育的革新。

《爱弥儿》题材新颖,文笔生动、锋利,对于体育、感觉教育、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宗教教育、女子教育,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主张,同时尖锐地批判了法国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爱弥儿》也占有重要地位。但该书把儿童的天性作为兴办教育的根据,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


《爱弥儿》重申了卢梭把自然与社会对立起来的观点。为了弥补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分裂,卢梭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就是进行与公民教育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实质就是自然教育。对儿童的教育要合乎自然的节奏,不要揠苗助长,不能随意责罚,要尊重他们自由独立的个性,培养健康的体格和感情。这些理论为建立儿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19世纪西方的一切教育理论都或多或少与这部著作有关。

《爱弥儿》是一部充满理想色彩的哲理教育小说,爱弥儿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置身于一切社会关系之外,完全脱离社会现实,所以卢梭运用的教育方法也只能是一些抽象的原则。





为您推荐

希尔兹,C.

希尔兹,C. : 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欧克帕克市,卒于维多利亚。希尔兹1957年毕业于印第安纳州汉诺威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71年入加拿大籍。1975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同年与加拿..

《热尔米妮·拉瑟特》

《热尔米妮·拉瑟特》 : 热尔米妮是个农村少女,从小父母双亡,15岁来到大城市里的咖啡店当女仆,被一个男侍者奸污怀孕后被迫堕胎。此后她多次给不同的主人当女仆,最后服侍一位贵族老处女瓦朗德伊小姐。可..

《沼泽地的拓荒者》

《沼泽地的拓荒者》 : 小说以马尼托巴省北部乡村为背景,情节围绕瑞典移民尼尔斯展开:年轻的尼尔斯雄心勃勃,在沼泽地开荒务农,建造房舍,一心一意要娶移民姑娘埃伦。他建立的农场欣欣向荣,但求婚却遭到了拒..

《伯母》

司各特,D.C.

司各特,D.C. : 生于安大略省渥太华市一个卫理公会牧师家庭,卒于渥太华。父母虽不富裕,但注意从小培养他对文学、音乐和艺术的兴趣,使他练就了一手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能。他曾入读魁北克省斯坦斯泰德学院。1..

克罗耶奇,R.

克罗耶奇,R. : 生于阿尔伯塔省一德裔农场主家庭。从小热爱西部草原,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土著神话、民间传说等都非常熟悉,这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源泉。他就读于阿尔伯塔大学,1948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北方..

后启示录三部曲

后启示录三部曲 : 包括《羚羊与秧鸡》(2003)、《洪疫之年》(2009)和《风颠亚当》(2013)三部长篇小说。其中《羚羊与秧鸡》和《洪疫之年》是姊妹篇,分别从男性和女性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人类被自己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