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尔德,桑顿 : 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威斯康星州麦迪森一个教会家庭,幼年随父来中国,在山东省烟台上过中学,192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在多所大学执教。怀尔德从二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写小说,也写剧本,在两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这在美国文学史上是比较罕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卡巴拉》(1926)以松散的插曲形式描写了一位有抱负的年轻作家的奋斗历程,并暗示着美国必将重蹈罗马灭亡的覆辙。《圣路易雷桥倒塌记》(1927,1928年得普利策小说奖) 通过写调查在秘鲁的一座大桥倒塌过程中五个人丧生的经过,从哲理的角度探讨人生的真谛问题。《我的目的地在天上》(1934)通过写一个失意的高中课本推销员乔治·布什从选择当一个孤苦流浪者的做法中得到满足的故事,以嘲讽的笔调揭示了推销事业跟福音派教义的冲突。另外还有《安德鲁斯的妇女》(1930)、《第八天》(1967)和《西菲勒斯以北》(1973)等长篇小说。
怀尔德的重要剧本有*《小城风光》(1938)、《扬克斯商人》(1939,后改成《媒人》)和《九死一生》(1942)。在《小城风光》中,作者利用表现主义手法,通过描写早期新英格兰一个村中的生活琐事来揭示人生的真谛,即人生的价值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只不过是人们往往觉察不到而已。《媒人》是一出有时代特点的滑稽喜剧。《九死一生》是一出表现主义寓言剧,通过写一个美国家庭在经历了冰川期、洪水期和现代战争的洗礼后幸存下来的故事,揭示出人类历史演变的艰苦历程和人类为生存下去而进行的不懈的努力。
怀尔德善于撷取最不引人注目的生活细节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同时敢于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实验。但他自幼受宗教思想影响,经常从宗教世界里为他的人物寻觅出路。在三十年代里,绝大多数美国作家都直接写重大社会主题,怀尔德是回避写这类主题的极少数作家之一。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