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湘着。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年4月版。26.8万字。继第一、二部描写1938年八路军一二〇师离开山西去冀中开辟抗日根据地后汾水两岸的艰苦斗争生活。阎锡山借机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旗号大搞反共磨擦,缩编中国共产党留在山西的抗日部队,派“敌区工作团”蚕食中共敌后根据地。郭松、蓝蓉、凝芳等在这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揭露敌顽勾结,清除内部隐患,开展党内批评,打击日伪,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后,因形势需要,郭松和蓝蓉这一对情侣不得不分别。
《汾水寒》
《汾水寒》:
慕湘着。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年4月版。26.8万字。继第一、二部描写1938年八路军一二〇师离开山西去冀中开辟抗日根据地后汾水两岸的艰苦斗争生活。阎锡山借机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旗号大搞反共磨擦,缩编中国共产党留在山西的抗日部队,派“敌区工作团”蚕食中共敌后根据地。郭松、蓝蓉、凝芳等在这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揭露敌顽勾结,清除内部隐患,开展党内批评,打击日伪,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后,因形势需要,郭松和蓝蓉这一对情侣不得不分别。
《50位中国女性的人生自述》:苏小环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版。18.5万字。这50位女性中有毛泽东的摄影师、末代皇帝的妻子、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女儿、孔府中女仆的孩子、弱智儿童的母亲、艺术家、武林高手、特级厨师..
《京口恨》:姚兆着。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7月版。19.2万字。小说。写鸦片战争期间京口(今镇江)之役中国军民浴血抗英的悲壮故事。满族将领、京口副都统海龄力主抗英,不容于清廷中的投降势力,也为地方上的腐败官吏和士..
《流浪的土地》:李杭育着。作家出版社1987年7月版。20万字。在风光秀丽的葛川江畔,居住于柳叶沙的人们大多以挖沙卖沙为生。县矿产公司推行改革,购进了一台机械挖沙船,以代替沙农笨重的手工劳动。沙农由于卖不掉沙子,一起..
《正红旗下》:小人物自述老舍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5月版。11万字。《正红旗下》写于本世纪60年代初,仅有11章,9万余字。描写19世纪义和团运动期间,北京中下层旗人的生活,有着明显的老舍家庭的影子。《小人物自述》是80..
《披甲儒臣》:沉洲等着。鹭江出版社1987年7月版。20.3万字。反映明儒黄道周反清复明斗争的长篇小说。黄道周,明福建漳浦人,官至礼部尚书。小说以清兵入关,破南京、大举南侵为背景,描写黄道周在明朝官员拥兵自保、畏敌如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