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鲁剧研究院艺术室集体讨论。张秋潮执笔。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版。12万字。吕剧剧本。根据蒲松龄俚曲《墙头记》并参照山东淄博市五音剧团演出本《二子争父》改编。张木匠因年老体弱不能劳动,由两个儿子轮流供养。儿子、媳妇均不念父子之情,对父亲百般虐待。后王银匠定计,使两个儿子争着“孝顺”父亲,张木匠才得以度过晚年。
《墙头记》
《墙头记》:
山东省鲁剧研究院艺术室集体讨论。张秋潮执笔。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版。12万字。吕剧剧本。根据蒲松龄俚曲《墙头记》并参照山东淄博市五音剧团演出本《二子争父》改编。张木匠因年老体弱不能劳动,由两个儿子轮流供养。儿子、媳妇均不念父子之情,对父亲百般虐待。后王银匠定计,使两个儿子争着“孝顺”父亲,张木匠才得以度过晚年。
《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成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坚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剧中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
《墙头上的特里》:【写作年代1】:1975【写作年代2】:1975长篇儿童小说,英国作家伯纳德·阿什利着。作品写的是伦敦少年司法厅审理的一起少年偷窃案始末,从家庭、学校、社会与孩子成长的必然联系上,向读者展示了英国当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