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楼》、《泣红亭》与《红楼梦》》

《《一层楼》、《泣红亭》与《红楼梦》》:

扎拉嘎夫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版。18.7万字。《一层楼》与《泣红亭》是清代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所着姊妹篇。两书与《红楼梦》之间,从思想内容到人物形象,从创作方法到艺术表现手法,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承继关系。本书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创作方法、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一层楼》、《泣红亭》与《红楼梦》进行比较研究,在分析大量具体例证的基础上,广泛探讨《一层楼》、《泣红亭》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论证《一层楼》、《泣红亭》的独创性和《红楼梦》对它们的影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在清代产生的《一层楼》、《泣红亭》与《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的渊源关系,从一个方面证明蒙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反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认为,《红楼梦》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的精湛的艺术力量,促进了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进步,《一层楼》、《泣红亭》则在反映蒙古族生活中,扩大了《红楼梦》的影响。由此作者得出结论:中国文学史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兴旺的动力。

为您推荐

《红楼梦接受美学论》

《红楼梦接受美学论》:刘宏彬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版。28.3万字。用接受美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阐述接受美学的主要美学观点和研究“红学”的新方法。主要内容有:《红楼梦》主题或题旨之接..

《红楼梦探》

《红楼梦探》:副名:对后四十回的研究与赏析。宋浩庆着。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4月版。24.5万字。分20章,在作者论文《〈红楼梦〉后四十回辨》基础上扩写而成。针对红学界对《红楼梦》后四十回众说纷纭的情况,明确提出:《红楼..

《红楼梦的奇与美》

《红楼梦的奇与美》:李广柏着。三环出版社1990年5月版。19万字。引入写意概念,论述《红楼梦》的奇情异彩和写意特点,对作品的深远意境、醇厚韵味以及象征、隐喻、烘托等手法作了阐释。从心理、环境、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

《八家评批红楼梦》

《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

《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杨光汉着。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38万字。分4部分。第一部分9篇,论证曹雪芹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认为作者用一部《红楼梦》概括了中国的二十四史,但由于其时代局限和思想局限,形成了贯穿于作..

《红楼梦艺术与珍奇》

《红楼梦艺术与珍奇》:李一之着。文津出版社1991年11月版。25万字。在《红楼梦》一书中,描写工艺品和珍玩之处甚多。如贾宝玉配戴的通灵宝玉,傻大姐捡到的香囊袋,各厅堂馆阁陈设的文物珍玩,各样的服饰器皿等等,数量多,品种繁..

《红楼梦大辞典》

《红楼梦大辞典》:冯其庸、李希凡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1月版。161万字。由专家、学者积6年之功编撰而成。收2万余条目,分上、下两编及附录。上编包括小说正文各类辞条,计有:词语典故、服饰、器用、建筑、园林、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