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上帝

[圣经]上帝:《圣经》中该词指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天地万物之主宰,对人实行赏善罚恶之神。关于上帝存在与否或上帝的实质,《圣经》中没有任何抽象的或哲学上的讨论。《圣经》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而上帝的形象是通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描述而树立起来的。
由于时代文化表现的原因,上帝在《旧约》中几乎总以男性面貌出现,但将上帝描写成女性也不乏其例。要真正理解《旧约》中上帝的概念,必须了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因为以色列人对上帝的认识正是来自他们本身的生活经历。《旧约》认为,是以色列人本身的兴衰使他们懂得了上帝是仁慈的,救世的,公正、正义的。上帝希望信他之人顺从他,祭拜他,并且正直地生活。
以色列人从信诸神逐渐过渡到只信一神(monotheism),该神不受任何时间空间之限制,存在于整个世界之中。
在《新约》中,上帝多数时候被说成是耶稣基督之父。历史上曾有人试图将《旧约》中审判官形象的上帝与《新约》中博爱的上帝分别开来,可是这样划分没有足够的依据。对于基督教徒来说,上帝的启示多半来自耶稣基督而不是历史上某个民族。因此《新约》语言更显亲切,多是家庭形象的描述,而不是民族形象的描述。
《圣经》说,上帝是造物主,一切来自上帝,是上帝使生命延续并保护它们。上帝不包括在所创造的世界之中,上帝先于整个世界而活跃在世界之中。以色列人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寻找上帝的存在。他们认为是上帝主动向人类伸出和解之手。在这一点上,他们的看法与世界上其他宗教有所区别。其他宗教中的神的形象往往是孤立的、愤怒的,人们得竭尽全力去寻找他们,取悦他们。
以色列对上帝的理解逐步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何西阿提出了上帝恩赐人们长期忍受苦难的观点。以西结和以赛亚强调上帝无所不在的观点,说明上帝不仅在于耶路撒冷圣殿。耶稣说,上帝是宽恕的,慈爱的,他渴望与所有的人友好相处。
在西方文学中,上帝常被描写成万能者,个人的一切遭遇皆归结于上帝;特别是当事情不能马上得到解释,或者无法合理解释时。作家们谈到“上帝所为”时,往往是指一些令人惊奇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如风暴、偶发事件或人的悲剧命运等。

为您推荐

上帝遗弃的孤儿

上帝遗弃的孤儿 : 南非长篇小说。萨拉贺·格尔鲁达·米林著。1924年出版,后被译成法、德、意、日、俄等10几种文字在各国出版。萨拉贺·格尔鲁达·米林(MillinSarah Gertrude, 1889— )南非英语小说作家、传记作家、..

上帝是座坚实的城堡 [德国]路德

出版时间:2009-12 上帝是座坚实的城堡 [德国]路德 : 上帝是座坚实的城堡 稳固的防御,有力的武器 他助我们摆脱困扰 我们的一切苦疾 那凶恶的宿敌 如今认真严肃 力量强劲、奸诈虚伪 是其恐怖的装备 世上无人能..

[圣经]上帝的儿女

[圣经]上帝的儿女:基督教徒称上帝为在天之父,出于对他的爱和信任,自称为上帝的儿女。以后特别用来称呼那些待人宽厚,助人为乐,行为高尚,具有上帝美德的人。《旧约·圣经》中以色列人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上帝的儿女;《新约..

[圣经]上帝的愤怒

[圣经]上帝的接纳

[圣经]上帝的接纳:亦称“上帝的悦纳”。争取“上帝的接纳”是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接纳”包括:1.上帝对人类行善、崇拜、祷告和祭祀的悦纳;2.人类听从上帝的话,就能得到保佑;3.相信上帝派来的使者,..

[圣经]上帝的仆人

[圣经]上帝的仆人:《以赛亚书》第53章对“仆人”有详细的描述。他受苦受难,为人承担罪孽,直到死也不为人所理解。《圣经》中曾用“仆人”称呼以色列始祖摩西、撒母耳及大卫等,也曾用该词语指整个以色列民族。仆人指上..

[圣经]上帝的形象

[圣经]上帝的形象:此语常用来形容上帝与人类的关系。《创世记》中说“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式样造人’”。“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了男人,也造了女人”。“形象”一词,不..